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9日 13:06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浅析中国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8 17:15:02

    摘 要: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对教育经费与资源的分配有着重大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义务教育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分为预算制度、决算制度、审计制度,研究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作用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将对教育财政制度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作用 ;发展

    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包括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筹措、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等。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行使教育财政的职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是指由省及省以下包括地(市)、县(市),乡镇基层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情况,按这种管理体制分类的好处在于可以由各级财政与教育部门来分别管理各自的教育财政资金,这既便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配置好教育财政资金。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同时,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义务教育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尽管地方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不断增长,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义务教育财政仍面临经费总量不足,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配置严重不均衡,在政府和受教育者间、城乡居民间、各级政府间负担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

    1.教育预算制度

    教育预算包括教育预算收入和教育预算支出两大部分。教育预算制度就是制定教育预算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原则、程序、规章和要求,也就是编制教育预算的准则与规范。教育预算制度有以下特点:(1)规范性,指编制教育预算的体制、程序和要求都有明文规定,预算草案的编制、审查和审议批准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2)严肃性,指编制教育预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3)权威性,指教育预算计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依法得到执行。

    2.教育决算制度

    教育决算指各级政府针对教育预算执行情况依法编制的会计年度结算报告。教育决算主要包括会计年度教育经费收支情况和决算分析两部分。教育经费收支情况应与预算项目相对应,决算分析是根据一定指标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出说明。教育决算制度是指编制教育决算的准则与规范,包括有关的原则、规章、程序及要求等。其作用在于:一是保证教育决算工作的如期顺利完成;二是规范各种教育决算活动,使其有章可循;三是预防教育决算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教育决算的可信度。

    3.教育审计制度

    教育审计是指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和教育部门审计机构对教育部门或教育机构的教育财政收支及其他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的考核、评价与监督。其主要内容有:教育预算审计、教育财经法纪审计、教育经济审计和教育财务簿据审计。

    教育审计制度是指保障教育审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各种准则与规范。教育审计制度不仅对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职能、权限范围、工作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对审计工作的原则、依据、体制、程序、方法以及对审计结果的处理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实行双重教育审计制度。地方政府审计部门对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收支和教育机构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教育系统内部的审计机构有教育审计监督的权力。

    二、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作用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行政或经济手段吸纳各种民间资金或资源投资教育事业。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确定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及相应的比例、保证教育支出的逐步增长,保障教育经费筹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多寡,另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经费的分配是否合理,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科学。因此,地方政府在分配义务教育经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时要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以及各级各类教育自身的经费需求。地方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财务活动必须进行合法的监控,防止违法违纪使用教育经费,杜绝铺张浪费,保障教育经费用得其所,教育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

    教育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通过对教育机构的经济行为和资金使用的监督,使教育系统各部门、各机构的经济行为立于法制和政策允许的轨道之上;通过对教育部门、机构和个人违反财政纪律行为的处理和制裁,使教育系统内部形成正确的导向,产生巨大的激励或约束作用,督促教育部门、各机构和个人努力改进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在制定地方教育财政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的财政实情,运用好教育预算、教育决算、教育审计等教育财政手段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地方义务教育财政的发展变化

    自2001年起,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初步建立定向于公平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第二,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定向于正常经费性质的资金在增加;第三,在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上,政府负担不断增加,个人负担在下降;第四,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增长;第五,义务教育经费的省际间相对差异在降低。当前,仍旧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省级政府的负担责任还需要明确,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努力程度和公平的分配资金有待加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财政权力需要有更明确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城乡间学校生均经费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的差异最为突出。

    地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健全与否,权威性和有效性如何,不仅对教育经费及有关资源的筹集、分配与使用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将影响到教育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努力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地区学校之间资金分配的公平性上还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 黄朝阳.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 暨南大学 2015.

    [2] 翟轩.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规模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4.

    [3] 马国贤著.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4] 申林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分析[D]. 厦门大学 2006.

    作者简介:裴国珍(1984-10-4),男,吉林龙井,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教育管理硕士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推荐访问:浅析 义务教育 中国 财政 制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