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02日 12:41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适应市场变化,紧贴群众需求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0 13:45:02

    扶贫创业培训,是重庆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群众愿望,成功探索的一种新的培训项目。主要是通过创业培训的实施,让贫困群众了解和开拓市场,掌握企业经营管理、资金运作的相关知识,掌握一门符合自身创业发展的实用技能,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通过几年的实施,项目成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能人,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受到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尤其得到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多位领导的高度评价。

    实施扶贫创业培训的背景

    一,贫困群众有强烈的要求。2006至2008年,重庆扶贫办与西南大学合作,试办了3期扶贫创业培训班。通过培训,这批学员有的成立了经纪人公司搞劳务输出,有的建立合作社搞农产品营销,有的搞规模化种植或养殖成了业主。回访参训学员,都说这个培训项目好,让他们掌握了创业技能,有力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带动了老百姓增收。

    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群众的培训需求,2009年初,市扶贫办利用半个月时间,组织人员分三组深入万州区、黔江区6个乡镇18个村社,与1600多个农户近3000名村民详谈,逐一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征求他们的培训意向。调研发现,有一定积蓄的农民,想办实体创业的占3.6%,而这个群体,除了手中有一定资金外,都缺乏兴办企业的知识。可见,大力实施扶贫创业培训势在必行,且符合市场和群众的需求。于是,市扶贫办逐步加大工作力度,培训量从2009年的3000多人逐步扩大到2012年的近20000人。

    二,扶贫形势变化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加大扶贫培训,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创业培训的力度。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将逐步替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要实现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型,就必须为农民群众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为扶贫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0年,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9类人群”只要通过创业培训并成功申办微型企业,就可以获得政府3-5万元的无偿资助。贫困老百姓在获得各种社会资源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个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实施创业培训,是帮助贫困老百姓走上创业之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市场有新的要求。多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各种资助政策的出台,贫困家庭“两后生”不再为学费发愁,不能升学的多数愿意参加职业教育,以学得一技之长,由此带来转移培训生源萎缩。金融危机后,企业用工形势大逆转,就业相对容易,农村留守、适合参加转移培训的青壮年数量大减,转移培训在生员组织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还是土地,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有了一定积蓄后,还是想回到农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因势而变,如何在创新扶贫培训思路和形式上有所突破,是扶贫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扶贫创业培训无疑是新的形势下亟需开展的培训项目,不仅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平台,也为扶贫培训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首先,要切实选好培训机构。重庆开展的扶贫创业培训主要分市级和区县两个层次实施。市级培训主要依托西南大学,开展以种植、养殖、企业经营管理、经纪人为主的培训,也依托重庆旅游学校、重庆畜科院及其他中高职院校开展酒店经营管理、石雕石刻、剪纸、刺绣、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培训。

    从实施中看,要使培训取得良好效果,选择培训机构是关键。如承担主要培训任务的西南大学是由原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重庆畜牧兽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设有培训学院。近年,该学校组建了70多名由校本部、市级涉农部门、农业企业家、科研院所专家、营销专家组成的专家型培训团队,先后为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分管农业的党政领导干部、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和高中级农业技术人员60000多人次,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针对涉农人员的培训、管理经验。2009年,重庆扶贫办将西南大学设立为“农民扶贫创业培训示范基地”,截至2012年,已实施扶贫创业培训近7000人,效果都非常明显。

    其次,应精心设置培训内容。重庆开展创业培训的定位是:坚持培训与扶贫产业布局相结合,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学员创业实践相结合;在农村造就一批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能人;走举办一期培训、孕育一批能人、兴起一片产业、造富一方群众的培训路子。围绕这一定位,在培训内容上,主要突出五大板块。

    一是创业政策。解读各级政府支持创办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扶贫、工商、妇联、残联等其他部门的强农惠农政策,“三权抵押”融资的扶持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政策等。

    二是法律法规知识。讲授创办企业和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等。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讲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担保贷款、工商税务、合同签订与风险规避等知识。

    四是创业的规划设计。通过创业实例分析、创业设计、创业投资计划书制作、创业项目与市场考察评估等课程,使农民掌握创业技能。

    五是特色产业技术知识。根据创业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讲解实用科技知识,让每位创业者都能掌握一门过硬的实用技术。

    再来,应灵活安排教学形式。在创业培训过程中,重庆扶贫办充分运用专题讲授、教学研讨、案例教学、学习交流、实地考察等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培训形式,并根据培训对象都有一定社会经历的特点,在专家讲授的基础上,成功开设了几个栏目。

    一是产业咨询栏目。组织专家与学员面对面地交流,解答学员提出的创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二是我的创业栏目。邀请成功创业的学员作报告,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分享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感知创业的艰辛。

    三是创业设计栏目。培训期间,每位学员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项目,开展创业设计,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之后学员再修正自己的计划。不少学员结业后,凭着结业证书和精彩的创业计划书,成功申请到创业项目资金或创业贷款,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学员林云川,在西南大学生态学专家郑钦玉教授的指导下,规模养猪创业项目获得政府70万元的资金援助。学员陈长权的黑山羊创业项目也获得政府20多万元的支持。仅涪陵区残疾人培训中心的学员中,就有近150人获得政府资助,办起了微型企业。

    最后,应认真搞好跟踪服务。一是设立扶贫创业资金。作为扶贫部门,贫困村是战斗的主场,贫困户是扶持的重点对象,而贫困群体不仅掌握的知识少,经济实力也相对薄弱。近几年,重庆扶贫办安排创业资金1200万元,引导区县和业主注入资金,创建农民扶贫创业园区,在园区建立合作社或互助协会。凡经过培训到园区创业的农户,都可以享受创业资金的支持。对特别贫困的家庭,还可以提供无偿资金给予扶持。目前,全市已建成返乡农民工扶贫创业园22个。

    二是开展延伸性服务。创业是个艰苦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知识支撑,学员仅靠一期培训所获取的知识,完全不能满足创业所需。为此,重庆扶贫办不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学员中,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创业头脑、创业干劲、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通过这一途径,仅郑钦玉教授就先后指导万州王珂、何培芝,巫山胥成玲,秀山黄文,奉节孟德发等百余名学员成功创业。

    三是搭建农民创业技术咨询平台。依托市扶贫办内外网,整合西南大学等各培训机构资源,创建网络咨询平台,组织专家定期在网上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以及时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创业培训成效显著

    一是拓展了扶贫培训渠道。前几年,扶贫培训总是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干部政策培训老三篇。随着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重庆在全面推行中、高职扶贫对象户学生资助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新的培训项目。如扶贫公益培训、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扶贫创业培训的成功实施,不仅让老百姓走出了新的脱贫路子,也成功地拓展了扶贫培训渠道,丰富了扶贫培训的内容。

    二是带动成千上万的贫困群众走上了创业脱贫之路。培训后,学员的创业信心、创业技能、把握市场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组织创业培训400余期,培训近40000人,成功创业的达三分之一,西南大学培训的学员成功创业率高达近50%,培育了一大批创业明星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涪陵区左腿高位截肢的双拐女学员杨安蓉,身残志坚,2009年培训后,承包了200多亩山地种植苗木,并发展养殖业,获得了成功。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对她的经历作了报道,2011年,杨安蓉被评为重庆市10大感动人物。涪陵区龙潭镇91名参训学员,有40多位实现规模种植蔬菜或果树,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高的达百万元,其他50位也开始起步。垫江县学员易科,创业成功后,动员20多个村民到西南大学参训,目前,有4位学员当选社长,3位成为企业管理人才,12位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小老板”。石柱县悦来镇农民袁仁贵,在培训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将金荞麦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社员从50几户扩大到了2000多户,种植金荞麦从几百亩扩大到1万多亩,与太极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秀山学员林立强,参加培训后兴办了鲁渝禽业有限公司,现已建起现代化的养鸡场,年孵化土鸡苗1200万只,带动养殖户6000多户。巫山学员林云成,通过中药材种植培训和专家指导,现已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60亩。近两年,重庆扶贫办适应扶贫产业重心调整,培训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10000多人成功创业,支撑起了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

    三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效益产业发展。创业培训成功培育的业主,带动了特色效益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涪陵龙潭大棚蔬菜、奉节龙桥高山蔬菜、石柱大歇中药材、秀山高端红心猕猴桃等带动老百姓创业都在1000户以上,带动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开县温泉镇特种养殖园以独特的产品占领高端消费市场,带动了参与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冉健桥:重庆市扶贫办巡视员吴大春:重庆市扶贫办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

    推荐访问:紧贴 适应市场 群众 变化 需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