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9日 12:38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与思考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3 13:05:02

    摘 要: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22年来对口支援重庆万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是我国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的一个生动实践。自1997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响应国务院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号召,根据福建省政府与重庆万州达成的对口援建意向,派果树专家团队到重庆万州开展科技援建,助力当地枇杷产业发展。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口支援万州实施科技援助的经验及成效为例,探讨福建与万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提出今后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东西部; 扶贫; 枇杷; 支援; 思考

    Abstract:The coope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ast-West China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with the mos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the past 22 years, Fujian has given partner assistance to Wanzhou District in Chongqing,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coope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ast-West China, which was the vivid practice of the coope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ast-West China. Since 1997,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AAS) has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Council, that is, the national counterpart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intention of counterpart support reached between Fujian and Wanzhou District, FAAS has sent the team of fruiter experts to Wanzhou District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industry of loquat. Taking the experience and effects of FAAS′s counterpart support to Wanzhou District for example, the main methods and basic experie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coope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ast-West China between Fujian and Wanzhou Distric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n, som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implementing the coope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ast-West China.

    Key words:East-West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Loquat; Support; Thoughts

    中國东西部协作扶贫,是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动员组织东部经济较发达省市支援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从1979年提出东西对口支援政策,1996年正式提出与实施东西扶贫协作政策,东部向西部选派干部和科技人才数万名,援助资金160多亿元,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扶贫协作,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1997年开始,响应国务院发出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号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派出专家团队支援重庆万州发展枇杷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福建22年来科技援建万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际经历及成效为例,探讨福建实施科技援助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提出今后持续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1 东西部扶贫协作福建对口支援万州实践与做法

    万州是三峡库区移民任务最重的区,最终动迁人口约25万人,占三峡库区113万移民人口的1/5左右。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万州移民安稳致富的任务相当艰巨。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峡工程的建设及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于1992年做出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全国21个省(区、市)、10个大城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19个县(区)。

    根据1997年福建省政府与万州达成的对口支援意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派出果树专家团队到万州指导枇杷基地建设,至今已22年,成效显著,为三峡库区特别是万州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做出重要贡献。

    1.1 创新联动机制推进扶贫协作

    福建对万州的对口科技援建工作架起了福建与万州东西部互动合作的桥梁。22年来,福建省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以项目资金、苗木支持等形式援助万州累计资金1000万元以上。福建省委省政府、省扶贫办、省科技厅及省农业科学院都把对口支援万州作为政治责任,多次组织专家到万州现场调研,与万州区政府、科委加强联系交流,制订帮扶计划、做好检查指导、督促任务落实,在产业合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方面,形成了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多级联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1]。

    围绕万州枇杷产业化发展,福建省政府、省科技厅每年下达3~5个项目并配套项目资金,由省农业科学院牵头实施“枇杷优良品种基地建设试点”“三峡库区实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20多项科技项目,并建立了督促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的相关项目保障机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2年来以“优质枇杷产业化促移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对口支援万州。果树专家团队250余人次到万州指导枇杷基地建设;无偿支持枇杷良种苗木、接穗3万株,折款近45万元;实施枇杷科技项目20个,建立枇杷品种园、研制枇杷品种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修建果园基础设施、发展枇杷花茶与枇杷果酒加工开发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以项目为依托,以技术交流为纽带,在枇杷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给予全产业链技术指导与服务,帮助移民增收致富,支持三峡移民工作。

    实践证明,形成各方合力是取得扶贫实效的关键。福建相关部门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对口支援万州,由政府主导的单项式扶贫走向了全方位协作、互融式发展。福建对口支援万州是我国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的一个生动实践。万州原来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68个贫困村、10.8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全国各地的援建工作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于2017年3月实现脱贫。

    1.2 立足生态优势打造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福建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探索出了通过枇杷产业发展致富的绿色发展道路。万州区属北回归线以北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条件好,适宜枇杷生长。199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领导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经过多次现场考察与生产调研,确定将扶持万州区枇杷产业作为对口支援项目。22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专家团队向省科技厅争取项目资金,对万州开展科技援助,将选育的优新品种和技术在万州试验示范成功后,陆续加以大面积推广种植。枇杷树作为長江生态林屏障工程的优选树种,不仅助力万州成为绿化城市,而且为实现新库区的生态涵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

    万州熊家镇蜡烛村是万州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专家们于1998年率先在蜡烛村1组开展优质枇杷引种示范科技项目,从福建省引进枇杷良种‘早钟6号’‘长红三号’‘解放钟’等,建成23.33 hm2‘早钟6号’核心示范园。在‘早钟6号’产业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多年储备的优良品种(系)中挑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贵妃’‘新白1号’‘新白8号’等优质枇杷新品种用于支援万州区枇杷产业发展,现已推广种植示范基地333.33 hm2,新培育‘早钟6号’和‘贵妃’等优质枇杷苗5.4万株,为满足万州优质枇杷发展提供苗木支撑。福建专家带去优质枇杷良种,指导农民种植,将科技示范村原本大片的荒山变成了满山遍野是枇杷树的果园,实现了依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的梦想。

    1.3 通过扶贫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协作的关键是要先“扶智”,从文化水平、知识素养、智慧能力方面帮助被帮扶者,激发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斗志和内生动力[3]。1997年,万州当地枇杷栽培观念比较落后,虽然福建专家带去了精心选育、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良种,但由于多数村民疏于管理,种植第1年枇杷树挂果并不多。第2年为解决枇杷挂果不多的问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派出果树专家到万州,长期蹲点给予技术指导,从当年采果后到第2年挂果,全周期进行种植管理的指导,找出问题症结,最终试验成功,获得丰收。

    福建果树专家调整扶贫思路,开始注重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模式转变,帮助贫困群众尽快真正实现脱贫。果树专家团队依托当地科技力量,重点加强科技知识培训,协助万州区科委对枇杷种植示范户进行栽培技术规范培训,并通过开展“枇杷精”“枇杷王”等优质枇杷评优选优等活动,调动村民加强种植管理的积极性。项目组在课题实施期间250人次赴库区指导项目实施,采取现场讲解、手把手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集中培训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科普知识。同时还组织当地企业法人、技术负责人和果农示范户代表到福建开展现场交流专题培训。利用栽培管理关键时期和枇杷成熟之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1次,培训万州枇杷专业户3500人次,不断提高当地果农的枇杷种植技术水平。印发各类技术宣传资料1720多份,有效地提高库区人才素质,加快枇杷产业推广力度。核心示范基地蜡烛村村民掌握了种植技术,种植热情高涨,周边村镇的农民也纷纷来咨询枇杷种植方法。蜡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村”,成为万州发展的新名片。

    2 福建对口支援万州开展扶贫协作成效与经验

    作为全国9个省(区、市)对口支援万州扶贫队伍中的一员,福建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成功经验在于产业带动的扶贫策略,引进良种的扶贫思路,以及无私奉献的扶贫合力。

    2.1 产业带动促进转型升级

    产业扶贫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福建专家多次到万州现场考察后,选准以枇杷产业项目带动万州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当时的万州区枇杷只有实生树,农户零星种植。由于传统枇杷生产技术粗放,缺乏主栽品种,品质良莠不齐,单产不高,商品率低,导致万州枇杷产业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规模。福建果树专家1997年向万州支援2万多株10多个品种的枇杷良种苗木,其中包括选育的国内第1个人工有性杂交枇杷良种‘早钟6号’。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后于2012年加大了优质良种‘贵妃’枇杷的推广面积,在重庆万州溪口乡高接枇杷6600株,在天城镇小苗定植100 hm2,高接和定植枇杷生长良好,实现了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经过22年的科技援建,如今枇杷已成为万州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4]。建立的枇杷示范基地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和加快了乡村依靠科技致富农民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示范推广种植枇杷333.33 hm2,遍布万州的熊家、天城、分水、武陵、小周、溪口等6个镇乡,引进筛选的适栽品种及先进的种植模式还示范推广到重庆市忠县、云阳县、涪陵区,以及周边的湖北省库区等地。福建枇杷专家的科技援建工作,带去了枇杷集约化生产的观念与技术,实现了万州特色枇杷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了万州新兴特色枇杷品质提升、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为三峡库区特别是万州移民逐渐致富做出重要贡献[5]。

    2.2 优质品种助力增收致富

    良种是实现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枇杷‘贵妃’等新品种在万州开展示范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贵妃’与‘新白8号’2个优质枇杷品种通过了农业部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专家现场鉴评。专家现场鉴评认为,‘贵妃’枇杷在当地生长的果实口感好,肉质细腻多汁,风味浓甜,优于当地的其他栽培品种,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这些优质枇杷新品种的经济价值高,市场售价40~60元·kg-1,得到了广大种植农户的认可,逐渐成为万州农民增收致富的优选产业之一。在果树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熊家镇蜡烛村的农民种植枇杷都实现了脱贫致富,2013年枇杷每667 m2产量达600 kg,原居仙1组52户果农增收150多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果农王维军、涂启盛、刘德成等示范户,就枇杷1项户均收入在5万~8万元。果树专家们将选育的‘贵妃’等优质枇杷品种通过高接换种、苗木定植,帮助贫困户发展枇杷种植增收致富。帮扶对象除了贫困户还有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支持万州农业龙头企业重庆如美农业开发公司建设106.67 hm2枇杷种植基地,发展观光、旅游、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带动100多户农户参与园区建设与经营,共同增收致富。专家们还创新思路,与万州科委一起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优质枇杷评比、表彰活动,让果农由被动接收枇杷技术变为主动接收先进管理、种植技术。如今,万州已将发展优质枇杷产业纳入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列为实现惠农增收的目标产业[6]。

    2.3 无私奉献助推扶贫协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于1997年派出果树专家团队支援万州建设,当时交通不便,不仅要坐火车、汽车、轮渡等多种交通工具、多次转车,还要徒步走1~2 h泥泞的山路,前后要20多h才能到村里。专家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将2万多株枇杷良种苗木,以手拎、肩挑等方式一捆捆地运往千里之外的万州。他们克服交通、饮食、住宿等诸多不便,传授果农枇杷种植技术,吃、住在农家,开始了长达22年的漫长而又艰苦的科技援建工作。枇杷专家们在开展技术指导时经常顾不上三餐,忙碌地解决水源、嫁接、疏花等果农种植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枇杷种植示范比较辛苦,不仅要在密密麻麻的枇杷树叶包围下忍住蚊虫叮咬,在嫁接时还常常要爬上高高的枝头。有的专家在采集科研样品时不慎从枇杷树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在病床上躺了半年,有的专家连春节都顾不上回家。长期的烈日暴晒下,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果树专家看起来更像地道的农民。福建枇杷专家的无私奉献得到万州人民的交口称赞,万州科委原主任王兴国亲切地称他们为“万州人”。枇杷专家郑少泉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蒋际谋连续3年被重庆市评为科技部“三区”优秀科技人才。福建果树专家展现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为万州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巩固东西部协作发展成果若干思考

    当前,万州贫困县的“帽子”摘了,脱贫攻坚已进入成果巩固提升阶段。22年过去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来引进万州的枇杷品种仍亟须持续更新换代,需要通过高接换种、新植等形式引进优质枇杷新品种,还要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加强枇杷基地的种植管理。为进一步巩固发展脱贫成果,省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继续实施万州科技援建工作。

    3.1 创新扶贫思路提高帮扶实效

    福建参与对口支援万州22年来,万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指出,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继续做好对口支援重庆万州等三峡库区工作,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及省扶贫开发总体部署,福建今后在开展对口支援万州的科技扶贫协作中,仍应加大科技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在优质苗木选育、栽培和管理上给予支持,帮助万州改变观念、培养人才,同时还要注重创新扶贫思路,提高帮扶实效[7]。一是运用产期调节技术,延长市场供应链。‘早钟6号’‘贵妃’‘新白8号’等枇杷是质优、果大、风味佳的优质品种,商品性好,是示范区域农户万元增收产业项目,现已纳入重庆库区森林长江经果林木品種。根据市场产品销售需求及科技示范企业休闲观光的采摘需要,专家们意识到应注重“早、中、晚”熟枇杷品种的种植搭配,避开销售高峰期,提高销售价格,延长市场供应链。二是加强良种苗木繁育,推动产业化发展。在现有引种示范、高产栽培333.33 hm2枇杷的基础上,还将加快苗木繁育、扩大产业化种植,绿化长江两岸,带动万州移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三是创新科技培训方式,提高果农科技素质。依据苗木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要求,采用院坝会、现场会、培训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矮化修剪、疏花疏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知识的培训,重点加强枇杷专业户的培训。加强优质品种‘新白8号’和‘贵妃’枇杷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提高果农科学化种植管理水平。

    3.2 坚持优势互补提升协作品质

    实践证明,在我国开展对口扶贫协作、结成发展共同体是实现脱贫的有效方式。东部支援西部,先富带动后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对于对口协作受帮扶和帮扶的双方来说,在扶贫协作过程中资源可以优势互补,发展成果可以共享[8]。在福建对口支援万州的22年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枇杷科技研究与万州枇杷产业共同发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挥果树科研优势,让优秀科研成果在万州开花结果、促进万州脱贫致富;万州则成为福建果树专家在省外的科研示范基地,万州和科研实践丰富与完善了福建果树的科研成果及成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枇杷技术资源依托——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逐渐完善,保存了10个国家或地区的枇杷种质资源15个种(变种)760多份,使其成为世界上枇杷种质资源数量最多的资源圃;枇杷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其中“枇杷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选育的‘早钟6号’优质枇杷品种在全国种植3.74万hm2。福建的技术品种、技术标准在万州落地,促进了万州枇杷产业提质升级,福建的优质良种促进了万州果农增收致富。新时期的扶贫协作就是要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东部在农业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从资金、技术领域的援助向经济、科教、卫生等多领域拓展,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带动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9]。

    3.3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扶贫工作关键要构建科技扶贫长效机制,让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真正发挥扶贫实效,提升贫困农户发展农业生产能力[10]。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对口支援万州的科技扶贫协作,首先是要依托16个专业研究所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力量和创新实力,继续选派科技专家组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队,如农产品加工、生物防治等专家团队,开展多层面的科技帮扶工作,建立起持续带动、持续突破的科技扶贫长效机制。其次,依托万州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地方枇杷协会、扶贫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技术力量,培养技术骨干与乡村科技服务团队、培训示范户,发挥各方合力,及时解决果农在枇杷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第三,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品牌打造、销售流通等方面着手,解决农户销售难题,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道路[11]。同时,引导开展枇杷果酒等农产品加工技术示范,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万州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

    扶贫开发是我国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历史任务。福建科技对口支援万州的扶贫实践,为我国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提供了产业扶贫的生动典型范例。新时期我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协作,要发挥集体智慧、开拓科学扶贫协作新思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扶贫模式,攻克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助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曼路.浅析科技扶贫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四川科技扶贫调查为例[J].决策咨询,2017,1(37):61-64.

    [2]刘薇,颜玲,苏毅,等.基于农民经济行为的农村科技扶贫路径及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6):1187-1191.

    [3]谭跃文.创新发展 致富扶贫[J].湖南农业,2017(10):6-7.

    [4]周小辉,马艳青.科技下乡扶贫战略探析[J].科技和产业,2016(6):102-106.

    [5]陈泉.浅析万州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7(6):40-42.

    [6]师俪俪,唐永金.特色品牌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1):225-226,231.

    [7]杨文静.习近平扶贫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8-13.

    [8]孙晓阳.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内涵探討[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15-17.

    [9]刘清荣,刘忠林.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江西实践与启示——以吉安县“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为例[J].老区建设,2017(10):8-11.

    [10]范守城,尹希果,李俊,等.重庆市科技创业扶贫模式与长效机制探索[J].南方农业,2016,10(28):14-20.

    [11]李勇.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扶贫协作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2):36-43.

    (责任编辑:柯文辉)

    推荐访问:扶贫 协作 实践 思考 东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