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9日 14:17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教育财政经费实现4%后的财政政策研究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8 17:05:02

    摘要:我国一直积极提倡科教兴国,大力建设人才强国,而教育经费作为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据此,我国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需达到4%的目标,并最终在2012实现了这一目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供需不平衡也日益凸显,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在保证经费稳步增长的同时,优化新增经费的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本文提出对应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首次以纲要的形式正式提出4%这一比例,历时将近20年的时间,终于达到这一目标。在后4%时代,如何更加高效公平合理地使用和分配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避免经费的人为性浪费,真正发挥出其作用,涉及到相应的财政政策研究。

    相应的,这些财政政策最终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健快发展提供指导,奠定物质基础和政策基础,推动国内教育环境更加公平。

    本文主要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分配以及使用效益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后4%时代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政策。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否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主要看是否让广大受教育群体享受到应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成果。后4%时代,如果还将眼光只放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多寡研究上,其对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会越来越低。对此,本人做了数据搜集,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发现问题所在。

    (1)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

    由表1-1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收费和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则存在一定问题。

    教育费附加,是主要征收用于补充发展义务教育的政府基金,一般向农村和城镇乡村企事业单位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是为了增加地方教育资金投入,促进各省及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而征收的专款专用的政府基金。从2010到2013年,我国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一直在增长,附加不堪重负[1]。结合我国的税收制度来看,两费是在征收了三税后又附征的临时性费用,是税后费,各地方对其的征管和监督存在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少收漏收现象频频发生,难以满足地方教育的发展。

    企业本身作为生产单位和教育的三大投资主体之一,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主体,数据显示企业拨款在逐年减少,这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实际上相符合。缺乏激励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得不到国家财政拨款,都是相关原因。

    (2)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投入

    艾倫·格林斯潘强调过义务教育的质量是衡量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义务教育对弱势群体的不利程度最低,从义务教育是否得到满足可以分析出一个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分配是否公平[2]。

    由表1-2可以看出,普通本科的经费投入虽所占比例不高,但是作为准公共产品,其受教育群体的生均经费却很高,由此看出国家对这一层次教育的大力支持。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高等教育,其实是准公共产品,但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巨额经费都由政府负担,显得政府负的义务教育经费比重更低。过于偏重高等教育而忽视中小学教育,这显然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原则[3]。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占投入总量的50%以上,但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生均经费却很少。中国的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一半以上的义务教育大部分由地方基层政府支撑。事实上,财政教育投入主要依靠中央及省级财政,而它们将大部分的经费投入到了高等教育上,只对义务教育给予少量的补充,造成了严重的缺位和投入不足。

    财政性教育经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长缓慢,所占比例不足10%。由现阶段各类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误解,对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过度追求。其次,结合表1-1,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的拨款不足,更加导致了职业教育处于一个不利的境地。

    (3)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地区间的投入

    由表1-3可以分析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地区间的投入也不平衡。拥有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教育理应是国家最重视的,但由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规模显然不足。

    中部地区的几个省份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却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一半。投入水平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好且快,农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西部和中部一些落后省份农村人口数量相当庞大,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堪重负。

    我国为了解决地区间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实行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但我国的东中西部信息的不对称,大大削弱了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效率。

    此外,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说,重点小学和重点高中往往能吸引到优秀的生源,师资力量,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财政投入;类似于上海,北京这种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还存在高校本地保护现象。

    三、后4%时代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财政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的三个问题,这一章将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对策和建议,制定合理分配新增教育财政经费的财政政策,使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配结构更加合理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的现状。

    (1)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作为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费用,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为了确保其充分发挥效用,保证其征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需要进行一个由“费”改革到“税”的过程,缓解对“费”的少收漏收和征收监管不合法的现象。在使用上,坚持专款专用,真正做到将教育税用在教育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税的使用权限和责任[4]。

    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是企业,企业拨款对优化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结构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加大对企业办学和企业拨款的倡导,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对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政策优惠,运行激励机制。同时,企业不该过度追逐利润最大化,应负担起自身社会责任,从国家和自身两方面来提高企业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在靠政府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将市场加入进来,引入市场机制[5]。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开辟多种资金的来源渠道。

    (2)平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

    首先,国家应该合理分配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间的投入,主要应遵循,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保证生均教育经费。同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

    中央政府可以进行宏观调控,在全国范围内调动资源,发挥调节作用以应对经费投入不公平,解决财政性教育经费资源分配不公及机会不均等问题。

    适当合理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鼓励高等学校自主扩大经费来源。我国目前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拨款方式根据在校学生人数确定,导致各大高校盲目扩招,加重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负担,为此,可以建立拨款绩效机制,根据每个学科的研成果,师生比例,基础设施情况来进行拨款。此外,高校可以通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吸引来自民间的投资[5]。

    我国紧缺技术型人才,而培養技术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却一直不被重视,想解决此问题首先就要从经费投入方面着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办学,建立激励机制,公办民办结合,从立法层面确保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保证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维持稳步增长,缩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差距。

    (3)平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不同地区间的投入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东、中、西部的投入比例一直以来都不均衡,在城乡间的分配也有很大差距。实际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有扶植,但是扶持力度没有东部大。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鼓励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持,包括民办学校中的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等;继续扶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分配比例,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经费的利用率。

    纵向上,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东西部的信息对称;横向上,在东部地区教育已经发展地很成熟的前提下,实行对中西部地区的援助,二者结合,帮扶中西部地区[6]。

    参考文献:

    [1][4]蔡秀云.对中国教育费附加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6(11)

    [2]唐兴霖.李文军.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分析:1995-2010[N].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3)

    [3]王磊.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2(1)

    [5]罗惜春.对我国教育投入政策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2)

    [6]高晚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地区分配问题研究[J].经济学研究,2013,(5)

    作者简介:

    冮梦婷,1993年6月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推荐访问:财政政策 经费 财政 我国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