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9日 09:31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招生改革应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30 20:30:07

    摘要: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高考招生模式多元化的理念和实践契合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为二者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二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仍然存在,探索张力消弭的进路以实现二者的更好衔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

    关键词:高考招生改革;高中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80-01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日益增长和选拔手段与方式的不断革新,高考招生改革在继续提升公平性与科学性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若不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也会直接影响到高考招生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1.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衔接的现实基础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该制度在人才选拔和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和平等竞争。"公平选才是社会大众对高考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精神之所在。可以说,公平竞争是高考制度的灵魂和根本。"二是对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指引了方向,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质量。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价值和利益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于人才和教育目标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人们价值和利益需求的能力成为社会衡量人才和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而这种能力的评价标尺往往是多元化的。作为人才选拔和教育指引重要环节的高考也在寻求改革,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回应上述评价标尺的多元化。高考招生模式的多元化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其理念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并为高考招生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提供了现实基础。

    2.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

    2.1 功利性和效益性的冲突在通常情况下,高考成绩仍然是高校招生中决定绝大多数学生能否被录取的唯一因素,由此带来的功利性可能会掩盖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效益性。"功利性"和"效益性"的冲突会使得高考招生和高中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张力聚集,最终可能会导致课程改革名存实亡。

    2.2 公正性和个性化的冲突。公正性是人们对高考招生的核心诉求之一。我国每年的高中毕业生人数众多,公正性尤其显得重要,任何不公正的做法和制度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社会性事件。面对众多考生,通过考试分数择优录取基本上仍然是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最优选择。把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量化为分数,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既具有可操作性,也可以把各种不公平的操作空间压缩到最低的程度。

    2.3 公正性和地域性的冲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是比较大的,既包括东部和西部的地域差异,也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差异。相对于东部和城市,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水平是比较低的。为了保证受教育权的公平性,在高考录取时,国家往往会给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或农牧民地区一定的分数照顾,从而实现法律所要求的实质平等。

    3.高中教育对高考改革的有效衔接

    考招生作为连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桥梁必须让高中教育真正有效参与、二者有机衔接,方可使高校招收到优质、合适的新生,又可使高考这根"指挥棒"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导向功能。

    3.1 充分发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检测功效。

    3.1.1 要坚守其国家考试性质,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对待统一高考的重视程度来认真对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一考评制度的权威性、科学性、公平性得到保障,使其考评功能实现最大化。

    3.1.2 要对学业水平考试与统一高考清晰定位、使二者各司其职,并与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为构建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制度以及高校招生多元评价多样选拔体系共同发挥作用。

    3.1.3 要提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以考促学"功能,为考生提供更加弹性与人性化的考试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试验一年多次考试,使考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不良后果。

    3.2 在部分高校试点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硬挂钩"。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之所以与高考录取的关系止步于"软挂钩"而非"硬指标",乃由目前的国情所决定。但是,将综合素质评价明确纳入高考录取的考量范围,将会逐渐转变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发挥"指挥棒效应"上。在新的高考录取观引导下,家长和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认分数,教育工作者可借此良机大力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鼓励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部分自主招生高校先行试点,在招生录取中将综合素质作为"硬指标"纳入其招生评价体系。

    3.3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学贯通机制。国家既然提倡创新人才培养,就应给予配套支持,特别是升学政策方面的支持。

    3.3.1 可以选取一些已有较好合作关系的优质大学和中学尤其是大学的附属中学先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学贯通制,使学生拥有"升学直通车";如果必须参加高考的话,则降低录取要求,通过一本线即可。

    3.3.2 可以借助自主招生政策平台,对高中创新教育实验定向投放一定的自主招生名额,同时,降低自主招生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甚至取消笔试,重点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及面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3.3.3 可以结合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也给予高中创新教育实验一定的倾斜:在学业水平考试上,可由创新教育试点学校自主命题,自定考察的内容、范围及形式,不参加省市统考,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4.结语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过于功利化,而应立足于长远,立足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从另一个角度,社会在评价一个中学时,也应该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强化中学的社会责任感。有关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可以尝试制定指导性的社会评价标准,作为对公立中学进行考核和资金投入的参考,从而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郑若玲等。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

    [2] 胡卫平,俞国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J].教育研究,2002(1)。

    [3] 黄艳。这56个学生待遇好高[N].现代快报,2010-9-1.

    推荐访问:衔接 应与 有机 高考招生 高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