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1日 16:10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打破与重塑:王长存的声音艺术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03 14:25:08

    摘  要:作为国内进行实验电子音乐以及电脑编程作曲的最早探索者之一,王长存常用自己对声音的理解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尤其是在声音领域,他致力打破原有秩序,重塑新的价值,深入声音文本从而展现其对生命的探索。从其个展《逻辑的感觉》入手,以后现代主义视角,通过对展品的解读,能够更好地分析王长存风格的独特艺术形式。

    关键词:王长存;后现代主义;声音艺术

    王长存是国内实验电子音乐及电脑编程作曲领域的最早探索者之一,他是一名电子音乐人、声音艺术家和一位软件编程者。正是因为既有缜密的编程思维又有自由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常常具备理性的冷峻和感性的诗意。从2009年发布第一张电脑音乐专辑《快照集》开始,他就踏上漫长的寻找和制作声音之旅。

    2018年10月至12月,王长存在上海OCAT展馆展出代表他个人创作风格和态度的八件作品,作品的类型涉及图像、影像、互动装置和声音装置。通过对八件作品的解读,不难发现,王长存的创作无不体现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他以编程程序为利器,或创造或解构或讽刺,从而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本文以后现代主义视角探讨其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感受王长存如何打破常规重塑理念,领略其作为后现代声音艺术家的独特性和先锋性。

    一、创作者主体地位消失打破对立

    本次展览名为《逻辑的感觉》,策展人陆蕾平受启发于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一书。逻辑可言说,感觉却无法确切界定。因而,“逻辑的感觉”最终是开放式的。从策展人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本次展览的八件作品,其本质内涵是漂浮和流动的,它们没有固定的理念和标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即反秩序反传统,在王长存的作品背后,是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方式,同时也是观者从作品中自行解读产生意义的方式。

    逻各斯中心主义强调一个不可撼动的中心,一组无法消除的二元对立。传统意义上,创作者创作作品,观者观看作品,而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中,创作者所展出的仅仅是作品的一部分,加上观者的观看、参与、体验产生意义之后才是作品的全部内容。例如作品《视口二重奏》,它通过一个虚拟的电脑视线,经由视口反视由节点与色块构成人类活动,而这一切再由第三方即观者以游戏手柄的方向摇杆控制节点色块人的活动方向,要想感知整个作品的魅力,必须要观者通过手柄控制画面的状态来参与体验。同样,作品《C小调的三个窗口》是电脑程序生成的声音影像,其包含三个不断移动的窗口,当任何一个窗口撞击画面边界时,即按照原曲的顺序向前演奏巴赫的《C小调赋格曲》的下个音符,观者可以通过在外界发出的声音的大小来控制画面显示的窗口的大小和移动速度,从而决定演奏的节奏,因此,一首曲子并非仅由创作者完成,观者的感性控制也能影响作品的呈现。

    两件作品充分展现了观者的能动性,强调客体在整个作品中的重要性。传统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出作品供观者观看,创作者和观者之间存在不可清除的距离感,主体—客体之間的二元对立是传统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也是传统艺术创作精英化小众化的重要原因。从王长存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竭力打破这组二元对立,将“主体—客体”转变为“主体—主体”的模式,除了创作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之外,每一位观者也是作品的另一主体,观者的参与也融入到作品的理念中去。在《视口二重奏》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类生活态度的讽刺,用游戏手柄的方式来操控屏幕中虚拟的人类活动,表现了真实生活中人们麻木的“牵线木偶式”的生活状态,这一态度的传达通过与观者间的互动,即观者的手柄操控中表达出来,使得观众在玩味中感受作品的理念。

    在大多数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创作者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消失,主体客体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创作中的“主体间性”,主体和客体的距离感消失,一件作品不只在创作者的创作中产生一部分意义,而且还在观者的参与中完成另一部分意义。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流动性和交互性,加之观者感性多变的参与操控,使得作品最后呈现的意义多变不定,“意义仿佛播种人抓起一把种子,四处漫散撒开去,落向四面八方而没有任何中心”[1],这种多变性和不稳定性常常也是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态度之一。

    二、用编程方式解构名作重塑观念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表现,其领军人德里达认为:二元对立中的对立项并非平等,其中一项在逻辑价值等方面高于另一项,而解构主义的策略是通过交换二元对立的前后两项属性来颠覆其等级差别的[2]。在艺术创作中,主题、形式、内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后现代艺术创作中解构是破坏、颠覆、创新、重构,是对现有秩序和规则的否定和反叛,视觉艺术创作中的所有这些要素包括构图、布局以及逻辑结构等都面临瓦解,时刻处于开放和未完成的状态。王长存在解构经典绘画、乐曲和诗句的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叙事逻辑,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个性的表达方式。软件编程是他的战斗武器,对经典的解构使得自身理念在新的构成中得以展现。

    (一)戏仿、拼贴解构常规秩序

    戏仿和拼贴是解构主义强有力的表现手法。随着后现代主义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祛魅”性使得被关注对象从高不可攀的神坛走向日常生活领域。而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带领下,一切变成了可供大众消费和娱乐的“符号产品”。因此,以往所追捧的精英化艺术便成为可供批判和解构的题材。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擅长用戏仿名作的手法,将众多异质同构的艺术题材拼贴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反叛特质的新作品。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认为:“拼贴原则是20世纪所有传播媒介中的所有艺术的中心原则。且拼贴的要点在于将相似的事物被粘在一起,在最佳状况下,创造出一个新现实。”[3]

    在作品《五言绝句》中,王长存收集整理出自唐代署名无名氏的绝句中的汉字,利用软件编程,基于平仄规律实时生成不断变化的五言绝句,所有即时生成的诗歌格律完整但却毫无意义。五言绝句短小精悍,拥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情思,通过诗人短短几字的组合链接即可表达出意味无穷的丰沛情感,诗歌绝不是单独汉字的简单叠加。而王长存的创作解构了诗歌中最重要的文学审美情趣,用戏仿的形式按照平仄的规律拼贴生成并无精神内涵的绝句的“空壳”,他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常规叙事方式,对其本质进行解构和颠覆,读完每首自动生成的诗,常给观者忍俊不禁的“冷笑话”般的感受。同样的手法也在作品《快速查看》和《金元素》中被运用,两件作品一母同宗,《快速查看》是电脑生成的图像,将电视剧一集的所有帧图像制作成一张拼图,一瞥即可看完一集;《金元素》是电脑程序生成的影像,用于同时听Spotify全球排行榜前50名的金曲,以听一首歌的时间听50首歌。就表现形式而言,一个是静态图片,一个是动态影像,但两者都将原作中的元素进行解构,然后将异质同构的部分重新拼贴生成新的作品,在两件作品中能感受到王长存想要表达的对快速的流行文化和生活节奏的讽刺。“讽刺”是他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当然,嘲讽也是后现代文化的属性之一。就如现场互动装置《按摩椅》,利用电脑程序按照一定规律将按摩时按摩椅发出的声音放大至数倍,让观者坐上他准备的道具“按摩椅”上体验刺耳的按摩声,从而让观者体验产生被按摩的物理感受,作品讽刺了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被浮华声色所“训练”之后产生的“听觉想象”。

    在王长存的艺术创作中,几乎每一件作品都运用了解构主义的手法,对名作的戏仿和拼贴似乎是其创作类型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未想要正经地复制一个古典音乐会、一首绝句或者一幅名画,他只是不动声色地痴迷于各种游戏的效果。可以说,后现代主义中的“戏谑”态度早已深入了艺术家王长存的骨髓。通过对原作的戏仿和拼贴使得作品在王长存的手中实现了另一次重生。

    (二) 编程语言建构崭新规则

    编程语言是计算机出现之后衍生出的机器语言体系,旨在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意图,从而代为解决某个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编程语言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持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编程具有工具性的特质,而艺术常带有人文性的思辨,形而下的技术与形而上的艺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但从王长存的艺术创作特点中能看到他竭力用编程语言来打破常规,重建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藝术理念。

    纵观王长存的艺术轨迹,我们能清楚地发现,编程语言贯穿始终,这也是他被称为“电子脑”艺术家的原因。对待艺术创作他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如何将艺术和编程做出最优融合是他一直寻找的方向,几乎每件作品都被烙上“电脑程序生成”的烙印。编程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他艺术创作的工具,更是其观念重建的重要依托。他似乎热衷于将编程这类乏味无趣的程式融入生趣灵动的艺术表现中,作品《透纳测试》按照原画——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风景画中的像素排列顺序进行采样,再利用电脑程序生成左右对称的像素图,其保留了原画中的色彩过渡,形成具有别样审美趣味的新作品。他手下的作品不仅没有宣扬传统艺术创作的规律性,反而对试图在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寻找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创作进行嘲讽,对大量作品的“改编”“戏仿”都能体现出他的反抗与讽刺。

    王长存的作品几乎都是需要电脑编程创作、再通过电子屏幕进行展示的,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声音类作品。在他的塑造下,每件作品都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由编程语言参与的艺术创作又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的阵地,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艺术家们想要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王长存的作品中能够发现创作者本身的主体性地位已经消失,他重视观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将作品完整的表达送到观者手中。他抛弃规则,热衷戏仿和拼贴,擅长对名作进行观念上的解构。他热爱一切艺术形式,尤其是声音艺术,编程语言是他建构艺术观念的基石。再回到本次王长存展览的主题《逻辑的感觉》,逻辑具有强烈的客观性规定性。相对“感觉”而言,“逻辑”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4]。逻辑和感觉本是对立,但在王长存的理念中,他将两者具备二元对立矛盾特质的创作方式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彰显出其作为后现代声音艺术家的独特性和先锋性。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8-381.

    [2]李慧红.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J].长春大学学报,2018(11):58-61.

    [3]克林科维兹.巴塞尔姆访问记[M].周荣胜,王柏华,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4:332.

    [4]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4):117-122.

    作者简介:杨雨星,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长存 重塑 打破 声音 艺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