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9日 01:27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雪域高原上的开路先锋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05 13:30:02

    8月16日9时,K9821次列车满载着第一批乘客,由拉萨西行,在山峦间、云雾下、绿色上、峡谷中行进2个小时后抵达日喀则。

    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经向珠穆朗玛峰方向延伸了251千米,结束了藏西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拉萨到日喀则的行程,从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

    日喀则市支铁办负责同志介绍说:“拉日铁路通车后,将成为日喀则市第一产业的助推器,第二产业的大动脉,第三产业的新引擎。”

    担负这条“天路”延伸线施工的主力军,就是当年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破解世界三大施工难题的中国铁建。

    地热隧道——国内之最、世界罕见

    拉日铁路穿越90千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约有60千米的地热带,其温度、范围为国内之最、世界罕见。

    高原缺氧令人头痛、气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感冒引发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病。而施工中遭遇地热,对人体健康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拉日铁路吉沃希嘎隧道,建设者们与地热进行了近600天的艰苦鏖战。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拉日铁路二项目部安质部部长王立华说:“施工进入正洞不久就感觉一股股热气从岩隙中冒出,经测试,岩面温度达58摄氏度,环境温度达46摄氏度。”

    员工们风趣地说:“这里是天然的‘桑拿室’,免费享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岸坡具有“重力夷平下切强烈、岩浆活动强烈、水平应力为主的构造应力场强烈、构造高地温活动强烈、新构造地震活动强烈、岸坡物理风化强烈”等六大特征,这在国内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都是前所未见的。

    高地热带来了什么危害呢?王立华一一列举道:“至少有五大重点:损害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雷管和炸药易发生自爆、降低机械效率、影响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影响混凝土质量。”在这样的环境里施工,员工们挥汗如雨,气喘吁吁甚至昏厥。

    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拉日铁路项目经理尚红卫总结道:“隧道内高温、缺氧,再加上机械车辆尾气、爆破烟尘,作业条件十分艰苦。”

    吉沃希嘎隧道全长3974米,地热段3605米,其中岩温在50摄氏度以上的1620米,最高岩温58摄氏度。在青藏高原地区,在如此长距离、大范围、高温度的地热环境中组织隧道施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他们组织科研队伍攻关,召开专家会议,在对施工方案和技术难题进行反复研讨、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自己试、自己闯。

    “在吉沃希嘎隧道设实验洞,专门研究解决高原地热隧道如何组织施工问题,这在国内、国外都是罕见的。”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拉日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王会强说:“我们开挖了一个高4米、宽5米的实验洞,里面安放了应变计、温度计、流速计、风速仪等测试元件。”

    “铁路单线隧道的断面小,通风排烟的难度更大。”现场施工人员有着共同的感受。他们把通风机的功率和数量加大一倍, 每个作业面将四台通风机串在一起进行“接力通风”,并在掌子面再安一台射流风机。

    可是,加大通风量只是起到了加快掌子面污浊气体排出的速度,起到了一定的供氧作用。建设者又在降温上使“猛招”:他们购买了工业制冰机,用冰块降温。掌子面打风枪的地方、立拱架的地方、地热严重的地方都置上了冰块。同时,他们还通过洒水降温。开挖结束后,整修作业面洒一次水。喷射混凝土前,掌子面、边墙洒一次水。隧道出渣时,在掌子面及渣体上不间断地洒水。王立华说:“通过采取多种降温措施,作业面的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

    水浇在岩面和发热的地方,立刻化为水蒸气,施工洞内就在像云雾中。就这样,多招并举,在“桑拿室”里,施工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长隧高桥——青藏之最、建筑精典

    拉日铁路海拔高度在3600米至3900米之间,沿线凿通隧道29座,修建桥梁116座,其中三跨雅鲁藏布江。中国铁建承建了15座隧道、51座桥梁,其中有两座跨雅鲁藏布江大桥。

    宗嘎一号隧道全长10410米,坐落在海拔3860米至3900米之间,是我国高原铁路上首条超万米长隧。

    “隧道岩爆频发、长距离通风排烟、洞内出渣及运输等多种困难。”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拉日铁路指挥长尹建勋深有感慨地说。

    “线路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断裂带,跨越318国道,山势异常陡峭,连接隧道的峡谷既深又窄,几乎没有施工便道。” 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拉日铁路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天亮介绍说:“为了早日开工,我们架设了跨越雅鲁藏布江索道,用钢索将挖掘机、装载机一台台吊到施工现场。”

    宗嘎一号隧道进口位于60多米高的悬崖上,没有作业面,他们就用打斜井、开横洞形成8个掌子面进行掘进。

    然而,隧道刚进洞,就遭遇了一连串的地质灾害:围岩破碎,每小时流量200立方米的大涌水,毫无规律的岩爆接踵而至。三公司一项目部经理马威描述当时的场景:“岩爆就像子弹一样,突然崩发,射向掌子面。”王天亮记忆犹新:“岩爆砸坏了三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

    指挥部成立科研小组,并与科研院校合作攻关,不断优化技术方案,革新工艺、工法。在岩爆区,采取静态释放应力、喷水降温、挂网喷锚封闭等措施。为了解决高原缺氧、通风排烟困难等难题,安装大功率风机,增设洞内供氧站,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月综合成洞始终保持在1000米以上。

    2013年7月9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宗嘎一号隧道创新的《青藏高原特殊地质条件下单线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他们已有5项工法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工法。

    由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承建的雅鲁藏布江二号特大桥全长882.69米,墩高60米,是拉日铁路最高桥。

    “80多台冲击钻布设在雅鲁藏布江内和两岸,在漂石、孤石、沙泥岩中钻孔、打桩。”项目部总工程师孙泽雄回忆道:“冲击钻机最忌讳的是不均匀地质,经常偏孔、卡钻、漏浆。”有的钻机钻孔到30米深时,孔中泥浆会突然消失,有的钻机遇到孤石往往卡钻。孙泽雄说,在12号墩桩基施工时卡过两次钻,项目部从广州请来潜水员实施深水爆破,才取出钻头。

    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从珠穆朗玛滚滚而来,大桥有两个水中墩要用混凝土沉井施工法施工。他们调来长臂挖掘机、大功率水泵,机械、人工联合作业,鏖战两个月,完成了难度最大的水中墩。

    一个承台要灌注2700多方混凝土,其作业的连续性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设者在承台旁搭起挡风墙,夜间点燃篝火为混凝土取暖,经过连续三昼夜的突击施工,提前完成了节点目标。

    大桥墩身施工尤其是水中墩施工难度更大,人员、材料、机具在缺氧状况下,不仅效率低,而且风险大。他们大力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力劳动。使用了高扬程输送泵灌注混凝土、专用上下电梯和吊塔,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翻模工艺。

    雅鲁藏布江三号大桥位于峡谷区与宽阔地带的接口处正是风口,七、八级大风时常光顾。王天亮介绍说:“从11月到第二年3月是风季,每到下午2点大风刮得周天寒彻,人都站不住,10米之内看不到人,我们只能从桥上转入地面做些准备工作。”

    大风、干燥、寒冷,对人的意志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拉日铁路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张光辉说:“我们男职工衣兜里都有唇膏。”在一旁的工程调度侯雪峰是一名文静的江苏女孩,她说:“好多人都有流鼻血经历,鼻孔里有血块是常事。”

    线上线下——亮点频出、展示风采

    在拉日铁路建设工地,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条普通铁路,我们按高标准修建。”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拉日铁路指挥部工程部部长黄云说:“我们的施工管区近46千米,高潮期近4000人参战,虽然没有全线数一数二的重难点工程,但我们抓好细节,做好每个构造物。”他们施工的32千米路基、精美的骨架护坡、漂亮的绿化带与沿线的草木混为一体。张光辉介绍:“原设计的取土场因填料不合格,我们主动放弃了,自己找到合格的才投入施工,修‘天路’必须把‘百年大计’牢记心间。”

    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承建了拉日铁路130千米正线三电工程,施工项目有7个新建车站、1个线路所和2个既有接轨站的通信、信号、电力工程。

    拉日铁路采用电力远动调试技术统一管理遍布各处的变电站所,采用UNIX系统,具有调度端多屏智能触摸显示、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步显示和远动操作与视频联动的功能,该系统曾获得原铁道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也是目前全路领先的电力远动系统。

    三电工程施工不同于主体工程,点多线长,工序繁杂,环环相扣。尤其光电缆敷设施工全部是野外作业,工程施工地段多位于高原峡谷、沙洲、浅滩地带,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能源中心和负荷中心一般相距较远,电力系统分布在地域各处,电力调度中心和变配电所之间的距离近则几十千米,远则几百千米。布线放缆的数量众多,一旦出现扭绞、接错、遗漏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后续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为了稳扎稳打,高标准的完成施工任务,承担施工的电务公司分设多个作业队,平行移动作业。由于三电工程工期十分紧迫,许多参建职工吃住在野外荒芜的工地,加班加点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一台发电机,一箱方便面,一桶纯净水就是参建员工们一天,甚至是几天的生活供给。

    项目部党委书记杨桂林深有感触地说:“进入工地以来,我们就全员满负荷、满时间作业,高寒缺氧、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风沙侵袭,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拼的就是一股精气神!”在拉日铁路建设期间,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主任张梅、青藏铁路公司,铁道部拉日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等领导,分别先后或多次深入沿线车站、线路、大桥、隧道等施工现场,对各标段铁路建设情况进行深入检查指导,看望和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铁路建设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自治区政府主席洛桑江村在视察拉日铁路三电工程后,称赞这是一支意志坚强、专业过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推荐访问:开路先锋 雪域 高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