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7日 20:02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05-26 16:00:03

    《蚕姑娘》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蚕姑娘》。(画面显示:2蚕姑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课文  第一节  1、(画面显示:蚕卵图)大家看,这是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

    《蚕姑娘》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蚕姑娘》。(画面显示:2蚕姑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课文

      第一节

      1、(画面显示:蚕卵图)大家看,这是什么?

      2、(画面显示: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图)蚕姑娘就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呢?打开书,指读第一节,讨论。

      师插:蚕卵里孵化出蚕宝宝,需要一定的温度。

      3、齐读。

      第二节

      1、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下?(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说说你所看到的蚕姑娘的`样子。(黑、小)

      课文第二节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画面显示第二节,根据讨论,点击“又黑又小”变红)一下这个词语。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是怎样逐渐生长的呢?请大家在第二节中找出写蚕姑娘动作的词,把它圈出来。

      讨论,板书:吃、睡、脱

      师: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科学上叫作“蚕眠”(板书,读一下这个词)。蚕眠一次就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黄色点击:吃、睡、脱)

      练读句1。

      蚕眠后有什么变化?(根据讨论,黄色点击“变”,红色点击“黄”)

      练读句2。(喜爱、喜悦)

      3、指读第二节、评价、再指读、齐读。

      4、练背[显示填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自背、指背、齐背。

      第三~五节

      1、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画面显示:又黄又瘦的蚕图)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轻读三~五节。这三节在句式结构上与第二节基本相同,但有个别的词、句改变了,请把改变的地方划出来,多读读。

      2、交流:

      (1)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四次)[板书]

      (2)它的外行、颜色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第一次蚕眠后,变得又黄又瘦?第二次眠后,变得又白又嫩?第三次眠后,变得又白又胖?第四次蚕眠后呢?书上并没有“又白又亮”这个词,你是怎么知道的?(边问边显示图与词)

      3、下面我们来细看每一小节。

      (画面显示:第三节)(“又黄又瘦”、“又”、“黄”、“白”变色)练读。

      第二次蚕眠后,黄姑娘变成了白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嫩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四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我们来看一下发胖的蚕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胖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五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看一下发亮的蚕图。(画面显示:又白又亮的蚕图)

      4、练背第三~五节。

      5、小节:(画面显示:四次蚕眠的变化过程图)蚕的一声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发生着许多有趣的变化。

      第六~七节

      1、蚕姑娘四眠以后,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自读第六~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如果你读懂了,想考考大家什么问题,也可作个记号。

      2、交流

      (1)(画面显示:第六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两个要点:“蚕山”。师: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显示相关图)

      “要盖新的房”。师:“要盖新的房”指什么?(板书:结茧)

      (2)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画面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是很不容易的。练读第六节的句2→练读第六节。

      (3)(画面显示:第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点击“一声也不响”)它在干什么呢?(显示:蛹图)它变成了蛹。练读句1。

      (4)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画面显示:蛾图)这是多神奇啊!练读句2、3。

      (5)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板书:吐丝结茧、蛾)。练读第七节。

      三、总结:

      1、师小结:到这里为止,我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画面显示:整个生长过程图)指生上台看着图介绍。

      2、学了课文,不知道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

      3、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

      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蚕姑娘》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4个只识字;

      2.读通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自然常识;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蚕生长的不容易,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人,解读课题

      认识“蚕”(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词语分类),齐读古诗。

      蚕姑娘又黑又小换上

      蚕卵又黄又瘦旧衣裳

      蚕叶又白又嫩漂亮

      蚕床又白又胖

      蚕茧

      盖新房

      蛾姑娘

      4.分段读课文

      三.解读课文,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理清条理——“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 引读全文:蚕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蚕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 读通全文——认清蚕各个生长时期的身体特点(贴词语游戏

      词语: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4. 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认读生字,齐读全文,巩固复习

      五.游戏表演——“蚕的一生”

      六.指导朗读——了解蚕的每次蜕变都不容易,最后却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

      七.引导背诵

      八.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 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 老师重点指导:桑、盖的书写

      4. 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蚕姑娘》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1、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蚕

      你能说说蚕的样子吗?(或教师讲)

      2、板书:很多人把蚕叫做蚕姑娘,但“姑娘”一般年轻的没有结过婚的女子为“姑娘”,为什么把蚕叫做“蚕姑娘”呢?请小朋友们好好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再作回答。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当众发言。(教师可相机讲述文中其他插图的图意。)

      3继续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标出小节数,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4、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学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5、认读生字,小组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6、分小节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7、齐读课文二——五小节。

      三、指导书写

      1、带领学生书空生字笔顺。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用具:课件演示有关蚕的`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抽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想一想,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什么?

      3、播放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观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4、齐读后小结:读了这一小节,我们知道了蚕是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第二——第五小节:

      1、播放课件,演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2、自由读课文二——五小节,找找这几个小节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语句是不同的。

      3、讨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板书:吃 睡 脱 醒 变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4、齐读课文二——五小节。

      第六——七小节:

      1、指名读第六——七小节。

      2、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理解“蚕山”、“茧子”等词语。板书:吐丝 结茧 蛾姑娘

      3、齐读这两个小节。

      三、练习:根据课文填空(略)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3、指导背诵课文。

      五、课外实践:自己养一些春蚕,仔细观察蚕的变化。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1)

    ——蚕姑娘教学设计10篇

    蚕姑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

      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

      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

      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

      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2、蚕姑娘

      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蛾又黄又瘦

      茧

    蚕姑娘教学设计2

      《蚕姑娘》(苏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春天暖和时,蚕丛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介绍蚕的4次蚕眠情况。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写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子钻出来的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养过蚕,蚕是他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昆虫,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得学生更好地达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另外,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课文的语言生动,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比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结构相似,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突破背诵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教学时间: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略)重点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蚕”字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我们*,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

      2、板全课题:揭示新授内容

      3、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

      二、了解蚕的生长情况

      1、结合生活,交流对蚕的了解

      指名说说自己养蚕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介绍作些补充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对蚕并不陌生,这是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共同的话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能自然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种亲切感。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养蚕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蚕的一生。]

      2、自读课文,思考:蚕从卵变成蛾经历哪些过程?

      3、指名说蚕的生长过程,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出示蚕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蚕卵、茧子、蚕山、蚕床,了解蚕的一生。

      [课文中“蚕山”“蚕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不太懂,即使是养过蚕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太会用到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又不是用语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蚕山”“蚕床”结合学生发言帮助理解词义。]

      4、现在,你能理出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了吗?(学生说老师板书)

      板书:蚕卵

      蚕姑娘

      吐丝结茧

      变成蛾子

      补充:蚕姑娘变成蛾子后,再产下蚕卵,然后蛾子就死去了。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诵读课文,加深体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出示有关图。

      2、学生看图知道天气暖和了,蚕才从蚕卵里钻出来,读好词语“暖洋洋”。

      3、学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师出示4次蚕眠情况图,让学生观察蚕的不同样子,发现蚕的变化,举手说。

      2、让学生到课文第二代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关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从这里开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2———5小节,掌握蚕4次眠的情况,体会人们对蚕的喜爱,看到蚕长大了、变化了感到兴奋、喜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

      3、学生看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过渡: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就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长大。他是怎么长大的呢?

      4、具体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第2自然段,找出写蚕姑娘长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词。

      (2)引导交流,学生举手说,老师板书:吃睡脱变

      (3)这些词都是表示蚕姑娘的动作的,写他怎样长大的,我们把第2小节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老师抓住这一段中蚕姑娘颜色变化了,抓住不吃不动好几天后突然醒了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体会蚕眠很有趣,读好这一段。

      (5)学生看着板书背这一段

      [这么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要背诵是有困难的,课文的后面几小节在语言表达上和第二小节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对第二小节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本课构段规律(段式回环反复),化解背诵的难点,练习当堂背诵。减轻课后负担。]

      过渡:蚕姑娘是怎么变成白姑娘的?怎么变成嫩姑娘的?怎么变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学习第3、4、5小节吗?

      5、学生自己读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划出表示蚕姑娘在生长的动作的词。

      6、组织交流

      (1)、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仍然有“吃睡脱”这些词语。

      (2)、让学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上的不同。

      学生归纳出不同处后,引导体会为什么这儿要说“又睡在蚕床上”?

      (3)学生看板书齐背第三自然段

      (4)学生找出第4、第5两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又有什么不同?

      (5)学生看板书齐背第4、第5两个自然段

      7、老师小结学法:

      这么长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地方说法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但是很容易记住。小朋友找到背诵的办法了,很快也就背下来了。

      [老师的小结实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虽然长,但找到背诵方法了,背诵就不难。鼓励学生学习别怕困难。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课文,可以采用这样记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词语变换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睡了四回的蚕姑娘。

      2、交流是怎样想到这个词的。

      知道要联系前面的课文和第5自然段最后内容来想。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又又”这样结构的词汇进行表达。学生能说出来,就说明他是读懂课文了。通过互相交流,是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这样一种阅读方法的渗透。]

      3、学生再读第6、第7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读后,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生动

      (1)你觉得这两小节中,哪句话说得最有趣?

      (2)简单谈谈这句话怎么有趣?

      (例如:“要盖新的房”把茧子比作新房子;“茧子开了窗”把茧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户)

      [这两小节内容不长,但语言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3)结合学生说到的内容,老师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老师范读学生听;请几个学生比赛读,其他学生当评委,听后评一评;请个别学生范读等)

      6、学生练习背第6、第7两个自然段(不记得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四、全文诵读

      老师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跟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生词、找一找赞美蚕的语句

      第三课时(略)重点检查课文的背诵,做课堂练习

      建议练习:

      1、听写词语

      姑娘桑叶蚕床交换盖房子响亮

      2、照样子写词语(先组织学生口头交流再写)

      暖洋洋

      又黑又小

      3、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学完课后练习第4题再做)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开放了。

    蚕姑娘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教学生字

      1、看录像(蚕吃桑叶片段) 提问:见过这种身体软软的昆虫 吗?它叫什么?

      板书生字"蚕" cán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齐读)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蚕的知识?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师:古时候的人们把蚕叫作"天虫",也有人叫它"蚕宝宝",而 文中的小 作者亲切地

      称它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注意“娘niɑnɡ”的发音。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4、指名识记“姑、娘”。(偏旁、字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蚕姑娘非常可爱!让我们打开课文, 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轻声读,再想一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的什么事?

      2、听后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三、指导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趣,你们想读好它吗?还得先过词语关。

      屏幕出示词语(带拼音)

      luǎn shòu jiǎn é

      蚕卵 又黄又瘦 茧 子 蛾姑娘

      cán ɡū niɑnɡ sānɡ chuánɡ jiù

      蚕 姑 娘 桑叶 蚕 床 旧衣裳

      huàn pànɡ ɡài xiǎnɡ

      换上 发胖 要盖新的房 一声也不响

      (1)自己读,看看哪些词要提醒大家。

      (2)你要提醒大家的是哪些词,领读。

      (3)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请注意,火车头在哪里?你的火车往哪儿开?

      看拼音(开火车、倒火车)

      去拼音(男女生赛读、指名分行读)

      2、读准了生字词语,读好课文就更容易了。

      看看蚕姑娘的提示吧(屏幕出示):

      ▲字字读准(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句句读顺(不断句、不重复)。

      (1)放声读,标出自然段。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看专心听并做记号。

      (3)读完后集体评议。

      四、理清课文层次

      1、探究性学习:刚才有四个同学读的内容中,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二——五句式相同,部分词语不同。

      3、每段写的是什么样的蚕(贴板书)画一画?

      4、小组比赛读一读结构相同的四个自然段,不同的地方读重些。

      5、指名上台贴图游戏。

      提问:蚕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的呢?师画好箭头。

      6、四人小组对照每段的内容理清条理——“蚕、卵、茧、蛾”怎样排序?(小组汇报贴字游戏)

      7、再小声地读读课文,找找不懂的地方。

      8、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质疑(互帮互助,介绍学习方式)

      9、(借助课件动画)理解“蚕床、 蚕山 、 茧子、 盖新房 ”。

      五、小结

      指板书: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慢慢长大,吐丝结茧,再转变为蛾。

      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写字指导

      刚才同学们又动口又动脑,学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的手指再来做做运动吧!比比谁写的字最棒!

      1、娘、桑、床(读准字音)

      2、桑(字形要点)。

      3、描红,仿写。(巡视指导,提醒姿势)

      七、课外作业

      1、今天认识的5个生字朋友还可以组成哪些词?查查字典,看谁写得多!

      2、熟读课文,试着给每小节画一幅小图组成连环画,相信你能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4、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5、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6、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7、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8、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10、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蚕姑娘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 原来的模样 成长的过程 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 又瘦又小 吃 睡 脱 醒 变 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生:有两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 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我会很着急。生B :我觉得很奇怪。

      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生: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师: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 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 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1) 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2)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出示课件: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蚕姑娘四次生长变化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吗?利用图片,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吗?

      7、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到蚕姑娘的成长 与变化了吗?

      师:你觉得她的变化怎么样?出示课件:( )的变化

      生:神奇的变化;有趣的变化;奇妙的变化。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 、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 )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 2 )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3 )挑选表现最好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 4 )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蚕姑娘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学设计8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 原来的模样 成长的过程 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 又瘦又小 吃 睡 脱 醒 变 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生:有两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 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我会很着急。生B :我觉得很奇怪。

      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生: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师: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 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 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1) 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2)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出示课件: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蚕姑娘四次生长变化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吗?利用图片,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吗?

      7、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到蚕姑娘的成长 与变化了吗?

      师:你觉得她的变化怎么样?出示课件:( )的变化

      生:神奇的变化;有趣的变化;奇妙的变化。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 、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 )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 2 )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3 )挑选表现最好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 4 )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蚕姑娘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1、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蚕

      你能说说蚕的样子吗?(或教师讲)

      2、板书:很多人把蚕叫做蚕姑娘,但“姑娘”一般年轻的没有结过婚的女子为“姑娘”,为什么把蚕叫做“蚕姑娘”呢?请小朋友们好好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再作回答。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当众发言。(教师可相机讲述文中其他插图的图意。)

      3继续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标出小节数,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4、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学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5、认读生字,小组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6、分小节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蚕生长变化的过程?

      7、齐读课文二——五小节。

      三、指导书写

      1、带领学生书空生字笔顺。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用具:课件演示有关蚕的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抽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想一想,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什么?

      3、播放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观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4、齐读后小结:读了这一小节,我们知道了蚕是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第二——第五小节:

      1、播放课件,演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2、自由读课文二——五小节,找找这几个小节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语句是不同的。

      3、讨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板书:吃 睡 脱 醒 变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4、齐读课文二——五小节。

      第六——七小节:

      1、指名读第六——七小节。

      2、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理解“蚕山”、“茧子”等词语。板书:吐丝 结茧 蛾姑娘

      3、齐读这两个小节。

      三、练习:根据课文填空(略)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3、指导背诵课文。

      五、课外实践:自己养一些春蚕,仔细观察蚕的变化。

    蚕姑娘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教学生字

      1、看录像(蚕吃桑叶片段) 提问:见过这种身体软软的昆虫 吗?它叫什么?

      板书生字"蚕" cán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齐读)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蚕的知识?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师:古时候的人们把蚕叫作"天虫",也有人叫它"蚕宝宝",而 文中的小 作者亲切地

      称它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注意“娘niɑnɡ”的发音。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4、指名识记“姑、娘”。(偏旁、字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蚕姑娘非常可爱!让我们打开课文, 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轻声读,再想一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的什么事?

      2、听后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三、指导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趣,你们想读好它吗?还得先过词语关。

      屏幕出示词语(带拼音)

      luǎn shòu jiǎn é

      蚕卵 又黄又瘦 茧 子 蛾姑娘

      cán ɡū niɑnɡ sānɡ chuánɡ jiù

      蚕 姑 娘 桑叶 蚕 床 旧衣裳

      huàn pànɡ ɡài xiǎnɡ

      换上 发胖 要盖新的房 一声也不响

      (1)自己读,看看哪些词要提醒大家。

      (2)你要提醒大家的是哪些词,领读。

      (3)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请注意,火车头在哪里?你的火车往哪儿开?

      看拼音(开火车、倒火车)

      去拼音(男女生赛读、指名分行读)

      2、读准了生字词语,读好课文就更容易了。

      看看蚕姑娘的提示吧(屏幕出示):

      ▲字字读准(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句句读顺(不断句、不重复)。

      (1)放声读,标出自然段。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看专心听并做记号。

      (3)读完后集体评议。

      四、理清课文层次

      1、探究性学习:刚才有四个同学读的内容中,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二——五句式相同,部分词语不同。

      3、每段写的是什么样的蚕(贴板书)画一画?

      4、小组比赛读一读结构相同的四个自然段,不同的地方读重些。

      5、指名上台贴图游戏。

      提问:蚕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的呢?师画好箭头。

      6、四人小组对照每段的内容理清条理——“蚕、卵、茧、蛾”怎样排序?(小组汇报贴字游戏)

      7、再小声地读读课文,找找不懂的地方。

      8、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质疑(互帮互助,介绍学习方式)

      9、(借助课件动画)理解“蚕床、 蚕山 、 茧子、 盖新房 ”。

      五、小结

      指板书: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慢慢长大,吐丝结茧,再转变为蛾。

      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写字指导

      刚才同学们又动口又动脑,学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的手指再来做做运动吧!比比谁写的字最棒!

      1、娘、桑、床(读准字音)

      2、桑(字形要点)。

      3、描红,仿写。(巡视指导,提醒姿势)

      七、课外作业

      1、今天认识的5个生字朋友还可以组成哪些词?查查字典,看谁写得多!

      2、熟读课文,试着给每小节画一幅小图组成连环画,相信你能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4、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5、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6、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7、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8、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10、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2)

    ——《蚕姑娘》教学反思

    《蚕姑娘》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蚕姑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蚕姑娘》教学反思1

      蚕,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是不易接触到的昆虫。这对教学《蚕姑娘》这篇知识性较强的文章来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缺憾。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再是费劲口舌,也无法体会到课文的精妙。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一天都有人在上课,如何解决这棘手的问题呢?上课铃一响,灵感几乎也由此催生:用简笔画为孩子们画出蚕的生长过程吧!

      在黑板的正中央写下课题,开始了授课:蚕姑娘从哪里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这个问题简单,孩子们很快说出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我随即在课题的上方画了一张纸,纸上点了很多小点儿。根据我童年的记忆,蚕卵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孩子们不知我要来这一招,立刻睁大了眼睛,想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课堂进入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让我想起窦桂梅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更激发了我把课上好的斗志。于是,开始领着孩子们用朗读走这一趟蚕的生长过程。而我手中的粉笔,则随着孩子的朗读画着蚕从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直至结茧成蛾的状态。此时再看黑板,围绕着课题,已有了六个小圆,用箭头把这六个圆连起来,就成了蚕的整个蜕变过程。告诉孩子,这时蚕又开始周而复始地繁殖起来。孩子们更吃惊了,对这未知的昆虫充满了兴趣。

      在兴致勃勃的图解完全文后,我给了学生一分钟,让他们试着背诵。居然大多数同学都会背了。假装夸张地问他们怎么这么快就会背了呢?孩子得意地回答:看着图背,一下子就记住了。

      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也没有多媒体把形象直观的蚕呈现给孩子,甚至我的没有经过训练的简笔画还显得那么拙劣,但学生却很感兴趣的接受并很快的内化。想起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在《相似论》中指出:“客观对象只有和大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存贮的信息(即相似块)相互和谐共鸣才能产生美的感受。”本节课,架起这两者桥梁的便是这图了。当学生声音、图像合成一体时,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意象,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蚕姑娘》教学反思2

      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4次蚕眠脱皮的现象,用“吃、睡、脱(换)、醒、变”几个动词揭示了蚕的生长规律,并从蚕的身体大小、肥瘦、颜色、光亮的变化介绍了蚕眠每个阶段的特征,即第二生长过程“蚕”。第6自然段写蚕吐丝作茧的经过,即第三生长过程“茧”。第7自然段写茧里的蚕变蛹后,又变成了蛾的过程,即第四生长过程“蛾”。

      我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后,就立即让学生分组活动谈论交流,课堂上出现一片表面上热闹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如果说,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适宜的“土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那么,独立思考则是不可缺少的“水分”。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每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读读想想,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形成“统一”意见后,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自觉地主动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中变“学答”为“学问”。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或许他们很难很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一开始让学生提问题,他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或浅薄可笑,或不着边际、离题万里。但只要我们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实践让学生“会问”的新的教学策略,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是可以达到我们所理想的要求的。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抵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蚕姑娘》教学反思3

      本文是介绍有关蚕的知识的文章。文章借助童话这种儿童感兴趣的体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从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见过蚕,对于蚕并不陌生。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看见过的或亲自养过的蚕,我有意地称呼其为“蚕宝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亲昵地关注过蚕的成长过程,这下,师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起来。老师又发问:“你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或‘蚕宝宝’?”让学生区别“蚕”和“蚕姑娘”,激发出他们对蚕的喜爱之情。

      本文没有高潮迭起的段落,没有优美高雅的词汇,文章段落结构十分相似,和以前需要背诵的课文相比篇幅也较长。上课前,我也担心自己引导不好,会让学生感觉文章冗长而枯燥。为此,教学时,我从结果(蚕共睡了四回)导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找出蚕蜕变过程的“吃、睡、脱、醒、变”的几个动作,借助板书,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蚕“从蚕卵到蚕,经过四眠到蛹,最后再变成蛾飞出来”这一生长的过程,甚至在课堂背诵时,也有大部分学生通过看板书示意就能背下,很容易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蚕姑娘》教学反思4

      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第2自然段到第5自然段有着几乎一样的结构,连文字都大致雷同。面对这样的文章,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方法,一味的抓重点词,训练朗读,是肯定不行的,也是相当无味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取了先教后放的方法,重点教学了第二自然段,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孩子自学,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密度,也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学”的乐趣。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也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找找蚕姑娘每一次蜕变,要经历哪些过程,做哪些事情,原来以为孩子会把“不吃也不动”中的吃,动也作为动词找出来,于是,我在提问的时候,多说了一句:“注意,蚕姑娘没有做的事情你可不能画进去。”这样简单的一个提示,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发。

      最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找出了5个动词,疏通了文章内容。可见,老师的提问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在预设问题,分析教材的时候,都应该多从孩子出发,多考虑,争取提出有效,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严密,顺利”。

    《蚕姑娘》教学反思5

      蚕姑娘本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蚕孵化的过程,在设计上我首先创设昆虫观察小组的情景,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观察蚕,并通过卡通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变化过程,学生理解上没出现问题。当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在课文最后两段的处理上我过于慌乱,对于主题的升华迁移的有些牵强,过渡句没有设计好。在板书的处理上没有及时的书写,在深化学生产生观察研究昆虫兴趣这没有及时的引申造成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而且在理解文本中也出现字词不扎实的现象。在填表格这一环节中我应该让学生练习背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自身情感渲染的基本功,在教学设计上更加精细。

    《蚕姑娘》教学反思6

      本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抓住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人了解了蚕的一生。

      一、树立整体意识

      段落结构的分析虽不是低年级教学的特点,但从整体把握,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还是要渗透在其中的。本文脉络清晰,就让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循环的板书,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蚕的生长,对蚕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本文中的词语主要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ABB式的,如暖洋洋,一个是“又……又……”式,文中有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除了以上词语的积累,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中的规律,并再创造了很多词语,还明白: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是不可以用这样的词式来表达的,如:又大又小之类,一定要两者能在同一事物身上展示出来的。

      三、注重构段的训练

      本文的构段方式很简练,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若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等于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个自然段相同于不同的地方,再适当板书,没花多少时间就把文章背下来了,等于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探索的舞台。学生们在自读、勾画、感悟之后,每一个人对蚕姑娘的四次蜕皮都有了自己的独特印象。因此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辨析、背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在一年级时曾经全班参与养蚕活动,至今说来还是津津乐道。在课上回忆起养蚕生活的点点滴滴,找桑叶的辛劳,看着蚕逐渐长大的欣喜,蚕儿不小心死了的痛心,以及蚕的一些生活习性等。学生们都乐于表达和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的机会。

    《蚕姑娘》教学反思7

      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流程是,首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卵、蚕、茧、蛾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展对课文的精读,重点放在蚕生长过程的变化的理解上,让学生抓住“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等关键词语理解蚕生长过程中四次大的身体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适当为学生解惑,如“蚕为什么要睡这么多次?”、“蚕为什么身体会发亮?”等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要把准语文课的主旨,要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理解,通过读来表达对蚕的喜爱,通过读来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各种媒体的使用也要尽量少一些,不可用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体会。

    《蚕姑娘》教学反思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因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视角,对文本进行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新解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体验、思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是在充分张扬学生阅读个性的同时,对文本的意义要有大致的统一。不能把多元解读理解为学生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它还需要有个尺度.

      学生对蚕姑娘的情感只停留在对它短暂生命的深深惋惜,是不对的,曲解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我赶紧抛出一个问题: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扭转了过来,在交流中,流淌着对蚕姑娘深深的敬意,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扎跟在学生的心里。

      所以我觉得当学生的价值趋向有所偏离时,还需要老师作必要正确的引导,让个性与共性达到和谐统一。

    《蚕姑娘》教学反思9

      教学片段:

      师:(板书“蚕”),领读。小朋友们见过蚕吗?请见过蚕的小朋友说说蚕的样子。(大部分学生都说见过,并有不少小朋友还亲自养过。)

      生:蚕刚从蚕卵里出来的时候是黑黑的。

      生:蚕喜欢吃桑叶。

      生:蚕慢慢长大,会变颜色,先是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

      生:刚从蚕卵里出来的蚕很瘦,吃了桑叶以后,会变得胖胖的。

      生:蚕会吐丝结茧,过一段时间后从茧子中飞出蚕蛾,然后再产卵。

      师:小朋友们对蚕的认识可真多!老师还没教,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板书:“姑娘”,领读课题)你们知道“蚕”和“蚕姑娘”有什么区别吗?

      生:“蚕姑娘”比“蚕”多了“姑娘”二字。

      师:那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用“蚕姑娘”,而不用“蚕”呢?

      生:姑娘是长的比较漂亮,而蚕在吃了桑叶后变得又白又胖,也很漂亮。所以称它为“蚕姑娘”。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不错!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文章中是怎样来写“蚕姑娘”的?

      师:学完了课文,你们觉得课文的题目用“蚕”好,还是用“蚕姑娘”好?

      生:用“蚕姑娘”好。

      师:为什么?

      生:这篇课文是把蚕当*来写的,所以要用“蚕姑娘”。

      生:蚕儿会吐丝结茧,丝能织成漂亮的丝绸,并用来做美丽的衣裳,穿在身上特别漂亮。人们都喜欢蚕。所以称它为“蚕姑娘”。

      生:我一看到“蚕姑娘”这一课题,我就会想起那又白又胖的蚕儿,真是惹人爱。

      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爱蚕,这蚕儿真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姑娘。

      反思:

      本文是介绍有关蚕的知识的文章,借助童话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体裁来表现。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学生们都生活在江南的农村,对于蚕并不陌生。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看见过的或亲自养过的蚕,这样,课堂伊始,就把学生带入了蚕的世界。学生眼前就出现了各个生长过程的蚕宝宝。当然,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教师在开始就让学生区别“蚕”和“蚕姑娘”,学生们对蚕的喜爱之情就被激发出来了。到学完课文后,教师再让学生来感受两者的好坏,使学生对“蚕姑娘”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蚕“从蚕卵到蚕,经过四眠到蛹,最后再变成蛾飞出来”这一生长的过程,很容易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蚕姑娘》教学反思10

      按进度,今天应该上《蚕姑娘》的第一课时了。说实在话,初读这篇文章,我并不太喜欢。可是多读几篇以后,随着对课文的理解的深入,慢慢的喜欢上的这篇课文。本文用拟人的方法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符合儿童的心理。

      一上课,在学生读好课题后,我简单的抽查了孩子们预习生字的情况,一切都很顺利。接着该分段读课文了。我打算在这个环节中达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二是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第一自然段,我出示了“暖洋洋”这个词。读准这个词后,我问:“你们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感觉?”第一个孩子说:“春天出太阳的时候。上周我们还去放风筝,我觉得很舒服。”孩子们的理解是到位的。另一个孩子说:“我躺在妈妈的怀里也有这样的感觉。”呵,他把这个词理解得更到位。我抓住时机说:“难怪蚕姑娘想快点出来呀!谁再读这一段?”孩子们读得很投入,特别是“钻”字也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时,我抓两个词“蚕床”“变成”。“蚕床”这个词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是比较远的,在读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看图,找找哪里是“蚕床”,孩子们只要看到21页下面的图就能很快得出答案。但是并不能到此为止,我知道图上的东西也许很多孩子是没有见过的。我说:“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孩子们纷纷说开的,有的说看到外婆家用这个来晒粮食,我问:“为什么把它叫蚕床?”孩子们说,蚕姑娘在这里吃饭睡觉,当然应该叫蚕床了。第二个词语我结合课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结构是比较相似的,在孩子们读完了这几个自然段后,都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蚕姑娘变成了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变成”这个词语。

      第六自然段中我也用结合图的办法弄清“盖新的房”,至于“一声不响”这个词,我想要留到第二课去解决了。

      反思:杨再隋老师说:“本色语文要克服杂的问题。由于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语文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因而另一种形式的“架空分析”有所抬头,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高林生老师也提出了语文低段教学的四个必须,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要把理解词句和课文定位在适当的程度。我觉得我节课中把目标定位于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目标比较单纯。对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的理解,我定位于结合生活实际和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应该是符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和阅读教学要求的。

    《蚕姑娘》教学反思11

      《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的四次蚕眠,语句基本上相似。所以我重点教学第2自然段,出示表格,让孩子通过读,然后了解蚕的头眠:吃——睡——脱——醒——变以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模样。接着我请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我重点让学生体会了“就”和“又”的区别,学生明白了第一次要用“就”,第二次的时候就要用“又”了。蚕姑娘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再到又白又胖,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孩子没有养过蚕,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些陌生。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激活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是学生并没有实际接触过蚕,所以还是不能太理解蚕的一生。

      在本课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复述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学生掌握较快,因为他们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在这样的基本上我引导学生去背诵,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本上背诵,很多学生得心应手地较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在教学时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没有在初读课文两遍以后,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并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和词语,对此进行概括。这也是我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蚕姑娘》教学反思12

      《蚕姑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文中生动形象的插图体现了蚕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图文结合,了解了不同时期的蚕的样子。对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孩子们虽然身处农村,但他们对蚕知之甚少,仅有的知识也是在课前搜集资料获得的。这篇课文通过插图及文字介绍了蚕的一生。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蚕仍是十分的陌生,尤其是蚕床、蚕山、蚕茧。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先通过搜集资料去了解,为学习课文时降低难度。

      在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了蝉的蜕变过程。学生在欣赏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抓住这个契机我问他们:“蝉的蜕变过程有谁亲眼看过,能说一说吗?”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纷纷把蝉的变化说了出来。蝉的变化是他们能观察到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它的样子也不一样。这时我再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很快的接受蚕也会变化,不同的时间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样子。降低了学生感官认知的难度。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本篇课文第二自然段2——5小节有着几乎一样的结构,我选取了第二小节作为重点讲解,教给学生解读的方法,其他的小节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也能有模有样的提炼出重点信息,介绍蝉在不同时期的样子。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自学,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学”的乐趣。在了解每次蚕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醒了,醒了”的兴奋,领悟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感受到生命的音符,对生命充满不尽的敬意。

    《蚕姑娘》教学反思13

      今天的语文课学习第2课《蚕姑娘》。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我和学生商定,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如果读错了就要停下来换下一个人。

      由于采用新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发现听的同学特别认真,读书的同学更认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前两个同学由于多字或少字被叫停后,第三个同学是周瑶,一个很内向的男孩,*时不爱读书,从第三段开始,他居然非常流利地一直把课文读完了,同学们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他自己也非常激动。我更为之激动——为周瑶同学的认真读书、为同学们喜欢这个新方法!我不由得为孩子们鼓起掌。

      以前,我总是担心用这种办法会扼杀孩子读书的欲望,总是要求学生耐心听等同学读完在指正。今天一试“遇错叫停”使读书的孩子更认真了,听的孩子也非常专注,忽然觉得自己真是杞人忧天,惭愧惭愧!相信出现错误的同学一定能知错就改的。今后还是把这种方法发扬光大吧!

    《蚕姑娘》教学反思14

      童话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学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有扶到放,教给方法,让孩子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是学到一种知识,更是学到一种学习的方法。

      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这就是扶着学生走,这也是教和自学的桥梁。老师要给方法,指路子。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学自第三至五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刚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生:又黑又小

      师: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生: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

      师:你能把描写蚕姑娘的动作的字或词语,画出来吗?

      生画,然后说:吃、睡、脱、醒、变

      师:这是蚕每一次变化之前,都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它的成长过程。请同学们一起把它读一边,感受蚕姑娘在慢慢地长大。

      生齐读

      师:那你能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背出来吗?给你两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努力背诵,指名背。齐背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看到你们的记忆里这么棒,我也心痒痒了,想不想听老师背?

      生:想!

      师:那好,请你们听好了,老师哪里背得不对,可要指出来啊!老师背,第三自然段。学生当然指出背不对的地方,其实就是与第二自然段不同的地方。

      师:有的小朋友的说得很对,我背得是第三自然段,其实课文中二三四五自然段,内容几乎是差不多的,结构也基本相同,那好就请你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下面几段。先读,再画出动词,接着再背诵,最后要完成老师写在小黑板上的填空。看谁完成的好和速度快?

      出示小黑板: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生:逐项完成任务

      完成之后,再来回顾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上有什么变化?并告知:蚕姑娘的第一次睡眠叫做头眠,第二次睡眠叫做二眠,第三次睡眠叫做三眠,而第四次睡眠叫做大眠,这些都是专用术语,只需一般了解就行。更要抓住蚕姑娘的每次变化之后的样子的词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蚕在四个不同时期的外形、颜色等变化,掌握四次蚕眠的有关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最后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特别是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这些词语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朗读。

    《蚕姑娘》教学反思15

      解的情况下,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找出放大的三幅图片,让同学们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再提问,要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养的蚕,自己看到过的样子来回答: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郡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我们要知道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再读第第3、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把茧子比作“新房”,这里把蛾咬破茧壁比作“开了窗”,比得合适而有趣。

      请看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再读一下。(学生读)再看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蚕姑娘》教学反思

    《蚕姑娘》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蚕姑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蚕姑娘》教学反思1

      《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的四次蚕眠,语句基本上相似。所以我重点教学第2自然段,出示表格,让孩子通过读,然后了解蚕的头眠:吃——睡——脱——醒——变以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模样。接着我请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我重点让学生体会了“就”和“又”的区别,学生明白了第一次要用“就”,第二次的时候就要用“又”了。蚕姑娘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再到又白又胖,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孩子没有养过蚕,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些陌生。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激活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是学生并没有实际接触过蚕,所以还是不能太理解蚕的一生。

      在本课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复述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学生掌握较快,因为他们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在这样的基本上我引导学生去背诵,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本上背诵,很多学生得心应手地较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在教学时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没有在初读课文两遍以后,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并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和词语,对此进行概括。这也是我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蚕姑娘》教学反思2

      本文是介绍有关蚕的知识的文章。文章借助童话这种儿童感兴趣的体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从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见过蚕,对于蚕并不陌生。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看见过的或亲自养过的蚕,我有意地称呼其为“蚕宝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亲昵地关注过蚕的成长过程,这下,师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起来。老师又发问:“你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或‘蚕宝宝’?”让学生区别“蚕”和“蚕姑娘”,激发出他们对蚕的喜爱之情。

      本文没有高潮迭起的段落,没有优美高雅的词汇,文章段落结构十分相似,和以前需要背诵的课文相比篇幅也较长。上课前,我也担心自己引导不好,会让学生感觉文章冗长而枯燥。为此,教学时,我从结果(蚕共睡了四回)导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找出蚕蜕变过程的“吃、睡、脱、醒、变”的几个动作,借助板书,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蚕“从蚕卵到蚕,经过四眠到蛹,最后再变成蛾飞出来”这一生长的过程,甚至在课堂背诵时,也有大部分学生通过看板书示意就能背下,很容易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蚕姑娘》教学反思3

      童话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学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有扶到放,教给方法,让孩子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是学到一种知识,更是学到一种学习的方法。

      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这就是扶着学生走,这也是教和自学的桥梁。老师要给方法,指路子。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学自第三至五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刚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生:又黑又小

      师: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生: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

      师:你能把描写蚕姑娘的动作的字或词语,画出来吗?

      生画,然后说:吃、睡、脱、醒、变

      师:这是蚕每一次变化之前,都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它的成长过程。请同学们一起把它读一边,感受蚕姑娘在慢慢地长大。

      生齐读

      师:那你能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背出来吗?给你两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努力背诵,指名背。齐背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看到你们的记忆里这么棒,我也心痒痒了,想不想听老师背?

      生:想!

      师:那好,请你们听好了,老师哪里背得不对,可要指出来啊!老师背,第三自然段。学生当然指出背不对的地方,其实就是与第二自然段不同的地方。

      师:有的小朋友的说得很对,我背得是第三自然段,其实课文中二三四五自然段,内容几乎是差不多的,结构也基本相同,那好就请你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下面几段。先读,再画出动词,接着再背诵,最后要完成老师写在小黑板上的填空。看谁完成的好和速度快?

      出示小黑板: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生:逐项完成任务

      完成之后,再来回顾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上有什么变化?并告知:蚕姑娘的第一次睡眠叫做头眠,第二次睡眠叫做二眠,第三次睡眠叫做三眠,而第四次睡眠叫做大眠,这些都是专用术语,只需一般了解就行。更要抓住蚕姑娘的每次变化之后的样子的词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蚕在四个不同时期的外形、颜色等变化,掌握四次蚕眠的有关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最后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特别是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这些词语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朗读。

    《蚕姑娘》教学反思4

      上《蚕姑娘》一课时,我从蚕开始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有学生说:蚕最后可以变成蚕蛾。我说对的。有学生说:蚕吃的是桑叶。我说说得真好。有学生说:蚕会吐丝结茧。我说:你知道得真多。有学生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我说完全正确。

      我看看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就对同学们说: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具体说说你对蚕的了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了不起,但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能否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有条理地说。此时,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它靠吃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在备课时,我仅仅想通过教师的简要介绍来让学生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有个念头,何不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看看学生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蚕姑娘》教学反思5

      《蚕姑娘》这是一篇老课文,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 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看见过的或亲自养过的蚕,这样,课堂伊始,就把学生带入了蚕的世界。学生眼前就出现了各个生长过程的蚕宝宝。当然,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在开始就让学生区别“蚕”和“蚕姑娘”,学生们对蚕的喜爱之情就被激发出来了。到学完课文后,我再让学生来感受两者的好坏,使学生对“蚕姑娘”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蚕“从蚕卵到蚕,经过四眠到蛹,最后再变成蛾飞出来”这一生长的过程,很容易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后练习要求全文背诵,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背诵的: 1.抓相同句式间的微区别练习背诵。文章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开头都是“又……又……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x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x衣裳。醒了,醒了,变成x姑娘。(从此一天天发x)”这四段,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记忆。 2.展开联想进行记忆。后两个自然段,通过回忆蚕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忆。

    《蚕姑娘》教学反思6

      《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由于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养过蚕宝宝了,所以几乎每一个孩子讲起来都很熟悉,都能说出一二三点来。

      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的四次蚕眠,语句基本上相似。所以我重点教学第2自然段,出示表格,让孩子通过读,然后了解蚕的头眠:吃——睡——脱——醒——变以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模样。接着我请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我重点让学生体会了“就”和“又”的区别,学生明白了第一次要用“就”,第二次的时候就要用“又”了。并进行比较课文后的句子,了解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并要把句号改成逗号。

      蚕姑娘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再到又白又胖,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整个过程是多么神奇!又是多么漫长!“神奇”和“漫长”都是孩子说出来的,我想大概是他们也回忆起了自己养蚕的过程。相信通过以前的经历和这堂课的学习,有一些“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蚕姑娘》教学反思7

      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流程是,首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卵、蚕、茧、蛾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展对课文的精读,重点放在蚕生长过程的变化的理解上,让学生抓住“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等关键词语理解蚕生长过程中四次大的身体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适当为学生解惑,如“蚕为什么要睡这么多次?”、“蚕为什么身体会发亮?”等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要把准语文课的主旨,要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理解,通过读来表达对蚕的喜爱,通过读来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各种媒体的使用也要尽量少一些,不可用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体会。

    《蚕姑娘》教学反思8

      蚕姑娘本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蚕孵化的过程,在设计上我首先创设昆虫观察小组的情景,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观察蚕,并通过卡通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变化过程,学生理解上没出现问题。当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在课文最后两段的处理上我过于慌乱,对于主题的升华迁移的有些牵强,过渡句没有设计好。在板书的处理上没有及时的书写,在深化学生产生观察研究昆虫兴趣这没有及时的引申造成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而且在理解文本中也出现字词不扎实的现象。在填表格这一环节中我应该让学生练习背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自身情感渲染的基本功,在教学设计上更加精细。

    《蚕姑娘》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4次蚕眠脱皮的现象,用“吃、睡、脱(换)、醒、变”几个动词揭示了蚕的生长规律,并从蚕的身体大小、肥瘦、颜色、光亮的变化介绍了蚕眠每个阶段的特征,即第二生长过程“蚕”。第6自然段写蚕吐丝作茧的经过,即第三生长过程“茧”。第7自然段写茧里的蚕变蛹后,又变成了蛾的过程,即第四生长过程“蛾”。

      我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后,就立即让学生分组活动谈论交流,课堂上出现一片表面上热闹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如果说,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适宜的“土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那么,独立思考则是不可缺少的“水分”。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每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读读想想,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形成“统一”意见后,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自觉地主动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中变“学答”为“学问”。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或许他们很难很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一开始让学生提问题,他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或浅薄可笑,或不着边际、离题万里。但只要我们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实践让学生“会问”的新的教学策略,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是可以达到我们所理想的要求的。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抵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蚕姑娘》教学反思10

      看过很多课例,对就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心存疑虑,一直认为,孩子问出的问题大多是无效的,又何必花时间在这上面纠缠不休呢。但朋友的建议和纵容,又让我对自己的思考产生怀疑:不试过怎么知道?没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又怎能从课题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于是,在学《蚕姑娘》的课堂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蚕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知道桑叶是什么样的?

      又请了几个,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有些蔫了,心想果然没意义。这时,钟玉花举了手。

      她说:我想知道,蚕就是蚕虫,为什么叫蚕姑娘呢?

      我眼前一亮。

      师:你很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在后面画个?。

      生: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后面叫蛾姑娘呢?

      师:你也很会思考。

      我在标题下面写上“蛾姑娘”,也在后面画个?。

      师: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把蛾叫蛾姑娘呢?请大家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读书。提问。请了好几个,都说“把蚕、蛾当作人来写了”,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追问:为什么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教室里静了几分钟,这个时候,有个学生举手了:我知道,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是因为他觉得蚕很可爱,像个小姑娘那么可爱。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紧追不舍。“我读了就知道了,还有我看画上也知道了。”

      我鼓起了掌。

      师:那蚕姑娘和蛾姑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一时答不出,便埋头读书。我知道,他们是企图在书中寻找让自己也满意的答案的。

      这时有学生站起来了:蛾姑娘就是蚕姑娘变的。

      我在黑板上写上“变”字。

      师:那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呢?总共变了几次?

      学生接着便沉浸在蚕的人生起伏里了。

      经过这一次的尝试,我知道自己原来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想,也许因为这个低估,不知错过了多少精彩!

    《蚕姑娘》教学反思11

      本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抓住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人了解了蚕的一生。

      一、树立整体意识

      段落结构的分析虽不是低年级教学的特点,但从整体把握,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还是要渗透在其中的。本文脉络清晰,就让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循环的板书,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蚕的生长,对蚕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本文中的词语主要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ABB式的,如暖洋洋,一个是“又……又……”式,文中有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除了以上词语的积累,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中的规律,并再创造了很多词语,还明白: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是不可以用这样的词式来表达的,如:又大又小之类,一定要两者能在同一事物身上展示出来的。

      三、注重构段的训练

      本文的构段方式很简练,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若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等于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个自然段相同于不同的地方,再适当板书,没花多少时间就把文章背下来了,等于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探索的舞台。学生们在自读、勾画、感悟之后,每一个人对蚕姑娘的四次蜕皮都有了自己的独特印象。因此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辨析、背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在一年级时曾经全班参与养蚕活动,至今说来还是津津乐道。在课上回忆起养蚕生活的点点滴滴,找桑叶的辛劳,看着蚕逐渐长大的欣喜,蚕儿不小心死了的痛心,以及蚕的一些生活习性等。学生们都乐于表达和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的机会。

    《蚕姑娘》教学反思12

      师:蚕姑娘一声也不响地化做了蛾姑娘,飞走了,留下了漂亮的茧子。知道茧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可以做成漂亮的真丝围巾,我妈妈一直带的。

      生:还可以做成夏天穿的真丝衣服。

      生:还可以做成裙子,我夏天一直穿的,很轻很舒服。

      师:对呀,这些东西都是蚕姑娘给我们带来的。蚕姑娘变成了蛾姑娘,飞呀飞呀,过了些日子,生下一些蚕卵,便死亡了。

      生:啊?

      师: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想对蚕姑娘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蚕姑娘说,你太可怜了,生命太短了。

      师:是呀,在我们眼里,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

      生2:她不后悔,因为她为我们带来了丝绸。

      生3:我也觉得蚕姑娘不后悔,因为她带给我们美丽,她自己觉得很高兴。

      生4:蚕姑娘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张扬,所以尽管生命短,但她已经为我们做好事了,她很高兴。

    《蚕姑娘》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很有意思,童话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蚕宝宝实在是惹人喜爱的昆虫。

      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后,孩子们提了很多的问题,如:蚕为什么会脱掉衣服,蚕为什么要睡四次,蚕到后来为什么身体发亮了,蚕在茧子里怎么变成蛾的……说实话,有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在课前找了个关于蚕的网站,给孩子们看了很多关于蚕的知识。

      学科整合,这四个字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怎么来清楚地解释,但是,我怕是把这堂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学了这一课,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有收获吗?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掌握汉语言的音、形、意、字、词、句。这种课文如果纯粹上语文课,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吗?我觉得是不行的,但是,好的语文课要上得扎实而又不落入俗套。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体会,品读了短语、再品读了句子,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增加了不少课外知识。收获,我认为他们还是有的,因为,教育应该是多维而立体的。

    《蚕姑娘》教学反思14

      课文虽然富有童趣,语句也比较整齐、和谐,但几个生疏的词还是使部分小朋友犯了难,在教授完课文指导背诵时,由于蚕蜕变的过程比较抽象,接受能力慢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识记。

      我就按课文的语言特点让孩子们找规律,还利用相近段似中少量词语变化的方法帮助记忆。课后,我专门查了有关蚕整个蜕变过程的图片资料,拿到班上给孩子门欣赏,这次,有了图片帮助记忆,第二次我再抽查背诵时,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蚕的蜕变顺序并能很好地背诵。

    《蚕姑娘》教学反思15

      解的情况下,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找出放大的三幅图片,让同学们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再提问,要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养的蚕,自己看到过的样子来回答: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郡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我们要知道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再读第第3、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把茧子比作“新房”,这里把蛾咬破茧壁比作“开了窗”,比得合适而有趣。

      请看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再读一下。(学生读)再看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10篇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和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

      一、旧知搜索,循序渐进导入:

      1.小朋友,猜猜看,(CAI出示木 白 巾)这三个字合成一个什么字?你能用棉组个词吗?(板书:棉)棉花的“花”要读轻声,个别读,齐读。(巩固轻声读法,复习第7课学过的内容,为读好姑娘这个词的轻声打下基础。)

      2.想看看棉花长什么样不?(CAI图片出示)瞧,这是棉花开花时的一片美丽,这是棉花成熟时的一片雪白,多美的棉花呀,人们送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棉花姑娘”。(板书:棉花姑娘)

      3.出示生字卡片,落实姑娘生字。个别拼读,齐读,开火车读。想想看,姑娘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为什么?(利用形旁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字理识记,掌握字义,朦胧间懂得*构字的独特之处。)是啊,女孩子美丽动人,人们把“姑娘”念成轻声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个别读“姑娘”的轻声读法。

      4.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童话故事,《30 棉花姑娘》,板书,齐读课题。(轻声读法,美美地带出了故事内容。轻声是美读课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应该要扎实掌握。)

      二、自我感悟,整体梳理

      1.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读课文,你认识了故事中的哪些朋友?(生述,师随机贴出带有名称的5个图像)(一度通读,认识主要角色。)

      2.谁能喊喊他们的名字,个别读名称。重点教学“啄”。这只鸟的名字特别难叫,谁来教教大家?出示卡片“啄”,翘舌音要到位,跟读并齐读。谁来说说你怎么就记住“啄”了呢?(生说记忆方法) 火车读。想了解这位朋友吧!看,师和生简介啄木鸟, 让我们自豪得再叫叫它的名字!

      3.啄木鸟、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和棉花姑娘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赶快打开书P137,读读这个故事,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二度通读,了解故事梗概。)

      三、细读:一点带面,快乐学习,掌握方法

      1.小朋友,读着读着,你都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句式概括。(自由发言是让学生尽情抒发自己学到和第一次感悟到的内容,句式概括是让学生在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自己零碎的东西并能在无意识中懂得表达的标准方法,似教非教的过程给学生展示风采的机会同时给老师“润物无声’教学空间。)

      2.看,棉花姑娘,图片出示带棉花姑娘自述,师表情讲述?棉花姑娘到底怎么了,请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 3.这一段有3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跟读 恶(è凶恶 ě恶心 Wù可恶)重点教学蚜和治,略带盼,盼前鼻音提示(盼重点在句子教学中落实)出示蚜,猜猜读什么,怎么知道?还知道肯定表示——昆虫(复习形声字的学习方法,一年级生字教学也十分重要。)出示治,提醒翘舌读音,并采用讲故事形式记忆治。(教师要学会瞎编故事,再难听的故事孩子都能够记忆犹新。) 4.生字逃到第一自然段中去了,谁把它们读正确流利。个别读。

      5.从他们的朗读中,我们听出来了,原来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这些蚜虫像蚊子一样吸着它的血——汁液,难受极了。看,(出示蚜虫图片,形象认识并感受长满蚜虫的难受),你们说这真的是()的蚜虫,生述,你能把这种感情送到句子里读出来?

      6同学们,棉花姑娘的汁液快被吸光了,她现在好难受啊!她唯一想做的便是——生齐读句子(变红部分),盼,盼望,多么盼望(板书)师述,你的眼睛看着分数,心里盼望考100分,不是一般的盼望,而是十分盼望,谁说说盼望的近义词,是啊,盼望就是希望,谁能把这份盼头读出来。(教后发现这部分教的太细了,可以删去,以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7.盼呀,盼啊!把谁给盼来了(同时出示图片)能帮上忙吗?(生:不能)读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棉花姑娘的话,用 “︶︶”画出A燕子说的话,想想为什么帮不上忙?

      A生汇报画的话在哪里,出示段落并画好,让学生掌握“读书要动笔墨”的方法。(一读内容通顺)

      B师生对读,棉花姑娘的话变黑,燕子的话变红。(二读角色句子,字色变化学生容易辨认,新的CAI学生不会视觉疲劳。)

      C(图片+话)燕子飞来了,你们看,棉花姑娘虽然生病了,它还是有礼貌地弯下腰说。你能通过一个请字,把棉花姑娘的有礼貌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三读礼貌情感)

      D看到棉花姑娘那么虚弱又那么有礼貌,燕子很想很想帮她这个忙,可是它却无能为力,感到非常难为情,谁能把这分情感表达出来?个别读。(四读对方心情) E对比读,要是老师把燕子说的话换成第2句,你觉得如何?(加深理解燕子的无奈之情,说得好,相信读得也不会太差。) F师生对读,男女生读对话。

      原来是这样啊,:不是燕子不想帮忙,而是它只会捉(板书:空中飞的)害虫。

      四、自读:学以致用,趁热打铁 1.森林医生啄木鸟和庄家卫士青蛙又会怎样呢?用上面同样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 ,4自然段。【用“ ”画出棉花姑娘的话,用“∽∽∽”画出燕子说的话,多读读,想想为什么帮不上忙?】学好了跟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分角色读读。(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自己学习,相信他们等于相信自己。他们的潜力是你们教师无法想象的到的。)

      A.生汇报画的话。

      B.理清为什么帮不上忙,他们只会捉哪里的害虫。 C.请三生读对话。

      2.棉花姑娘一连请了三位医生,都帮上忙,她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师生读,男女生读。(整体读)

      五、提升:复现巩固,课外拓展,悠然生情

      1.棉花姑娘请了燕子,青蛙,啄木鸟给她捉虫,都帮不上忙,是因为他们都只会捉属于自己的害虫,看,(FLASH连线)燕子吃------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吃---------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吃--------田里的害虫。

      2.他们不是不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他们可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3.生活中,这样的益鸟还有很多,如图片麻雀(树上的毛毛虫),猫头鹰(田里的老鼠),请同学们模仿

      2、

      3、4自然段的结构说一段话。小组里先联系一下吧!

      交流

      4.这些益鸟都帮不上忙,七星瓢虫行不行呢?下节课再学。 5.看今天的生字还记得吗?齐读

      六、指导书写:

      雪和帮,上下结构,上小下大,间架及运笔。

      七、布置作业:

      表演童话故事 :家长扮演棉花姑娘,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燕子、啄木鸟、青蛙),下节课我们要演一演。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燕子图 空中飞的 啄木鸟图 树上的 青蛙图 只会捉 田里的 七星瓢虫图 蚜虫

      教学反思

      教完《棉花姑娘》这一课,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失败,一个是精彩。失败的原因是我没有如计划完成教学内容,那是因为为了我下面一个成功的环节:我把朗读落实到了实处。在朗读教学中,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这么深入的去教一篇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通过通读,学生之后正确流利地读,看图后感悟读等不同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朗读的水*,第二自然段的朗读,是对话教学,主要是读出棉花姑娘的礼貌和燕子的无能为力与难为情,我通过自由读,找对话读,看图人物表情表现的原因读,句子比较解析读,整体读等多元化深层次的朗读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学生说的很动人,读的很精彩,体悟的很深刻,基础生字掌握的很扎实,遗憾的是我这节课失败了——没有上完。 也许遗憾才会美,才会有思考这朵美丽的结晶之花:一直来,我在斟酌舍弃这个词,舍得舍得,学会舍去才会得到。联系此课,我想弥补这节课的失败应该还要在哪些地方学会放弃。孩子不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而应该给他们一个独立的时空,一个自我展示的*台,这样他们才能把学到的用到实际记在心里。通过几天思考,我认为,第一自然段的第2句要简单带过,教学3,4自然段一定要简而再简,书写部分如果时间不够可纳入第二课时。不知道我这三点的舍弃是否可以给我更多的得到,我想有时间还要好好去实践一下。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治”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医、别”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文中的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难点: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捉不同害虫的常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人人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谜底:棉花)

      2、棉花用处那么大,又长得那么可爱,你想怎样称呼它?我们可以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齐读)1、说一说:棉花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娘”是鼻音,“治”是翘舌音,“啦”是轻声)

      3、组织全班进行认读生字比赛。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希望有人给她治病,大自然的医生可多了,棉花姑娘遇到了哪些医生呢?

      2、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

      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3、这些医生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吗?为什么?(师简要介绍这些小动物)

      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捉蚜虫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可爱的棉花姑娘怎么啦?(生病了)

      2、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她觉得怎样?这时她会怎么想呢?

      (1)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2)根据上下文讲解“盼望”一词。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

      (2)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画出燕子说的话。

      (3)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

      5、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5自然段分别是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又说了些什么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分角色朗读。

      (2)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读出祈使句中棉花姑娘的急切、请求语气;“对不起、请”等词感受动物们的礼貌。)

      6、讨论总结。

      (1)学习了第2~5自然段,你们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都能捉哪里的害虫了吗?

      (2)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五、快乐学写汉字“病”“医”“别”

      1、出示汉字,观察字的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汉字。

      (“病、医”,半包围结构;“病”先写病字旁;“医”最后一笔是竖折;“别”左宽右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棉花姑娘提不起精神来,这是为什么呀?(生病)

      二、复习生字,巩固认读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自读生字,边读边记。(“治、然”是翘舌音;“姑娘”一词读轻声;多音字“干”,在“树干”中读音为“gàn”。)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玩“摘果子”游戏,看谁记得最多、最准。

      4、自由读课文,巩固认字。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你知道是谁治好了她的病吗?(七星瓢虫)为什么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呢?(同桌互相讨论)

      2、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自读第6自然段,用“”画出体现她心情的句子。

      3、这段中有你喜欢的词语吗?画出来,读一读。(如碧绿碧绿、雪白雪白)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星、奇: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大字头。

      干、七:独体字。注意“七”字先写横,“干”与“千”的区别。

      五、总结、拓展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不同的动物会捉不同的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小动物。

      3、出示课后“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学习体会表达效果。

      (1)朗读两组词: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

      体会后面的表达显得更“绿”更“白”。

      (2)出示小草、浪花等图片,说说“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3)拓展同类短语。如火红火红的太阳(朝霞)、金黄金黄的落叶(稻田)。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和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设计

      一、导入(音乐情境)

      经过冰雪的"洗礼,春姑娘刚到。小柳树呀就迫不及待的把绿色带给了我们,看!他们记忆卖弄起了轻盈的舞姿,绿绿的荷叶不甘示弱,瞧!他们在炎热的夏季,给小鱼儿带来了多少凉爽。所有的人在这快乐的日子里都愉快的生活着,可是,棉花姑娘呢?棉花姑娘生病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板书:棉花姑娘)

      二、学习课文

      (一)先请大家把课文自由的朗读一遍,边读边想,棉花姑娘到底得了什么病?又是怎么治好的?

      (二)学习第1段

      1、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你又是怎么知道的?那你能把它读读吗?

      2、棉花姑娘生病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是啊,棉花姑娘这时也多么希望有人来给她治病啊),课文中用了个什么词来描述呢?(盼望),你能给它换个词语说说吗?

      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盼望”这个词呢?(造句练习)

      3、指导朗读

      (三)学习2—5自然段

      1、棉花姑娘也盼望着有医生来给她治病,所以她不断向身边的人求助,可怜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谁求助了呢?

      (板书:燕子、啄木鸟、青蛙)

      2、它最先是向燕子求助,请同学们看到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用“——”划出棉花姑娘的话,用“~~~~”划出燕子的话,赶紧读吧!

      3、现在,老师要请两个同学读读,一个读棉花姑娘说的话,一个读燕子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谁来试试?

      4、谁来评评看?(读的好?哪里读的好?)

      请:请求的语气(请别人帮忙,要有请的语气)

      全班齐读棉花姑娘的话

      5、燕子帮到了棉花姑娘吗?但是它却说了一句“对不起”,真是只懂礼貌的燕子。谁再来读读燕子的话?(你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6、燕子没有帮到棉花姑娘,棉花姑娘并没有放弃,它又向我们的啄木鸟医生求助,哪个自然段是写向啄木鸟医生求助的呢?

      请小朋友与同桌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读读吧!(请一桌反馈)

      7、这时,青蛙也跳出来了,青蛙可是捉害虫的高手啊!所以,我们的棉花姑娘高兴的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男、女生读)男~青蛙,女~棉花姑娘

      8、燕子、啄木鸟、青蛙都非常想帮棉花姑娘捉害虫,可是它们却又使不上劲,因为:

      (板书:)燕子 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9、那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治好了吗?谁帮它治好的呢?

      请大家齐读第五自然段

      10、我们的棉花姑娘认识七星瓢虫吗?现在我要请一只小七星瓢虫来介绍下自己.

      (它把七个斑点比作七颗星星,真有趣,可是七星瓢虫只向棉花姑娘介绍了它长什么样,还没向她介绍你有什么本领呢!)

      cai:出示七星瓢虫资料。再请生介绍。

      (四)学习第6段

      1、最后,我们的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它的病终于好了,那她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股高兴劲,一起来把第六段读读吧!

      2、这段中,你最喜欢哪两个词?

      碧绿碧绿的叶子 雪白雪白的棉花

      除了碧绿碧绿的叶子,你还能想到碧绿碧绿的什么呢?

      雪白雪白除了棉花,还有?

      你还能说说其他像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你们的知识真丰富)

      3、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所以它才能长出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我们一起来唱首健康歌,祝贺下棉花姑娘吧!

      三、课间休息

      四、拓展

      七星瓢虫是我们今天的小功臣,它不仅使棉花姑娘恢复了健康,还让它明白了一个小知识,动物各有各的本领,燕子能~~~~~~啄木鸟能~~~~~~~~~青蛙能~~~~~~~~七星瓢虫能~~~~~~~~~~~~~~~·

      五、表演朗读

      唐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的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还有棉花姑娘都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瞧,(拿出头饰),谁来扮演?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2、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3、在了解科学常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产生认识对人类有用的益虫和益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在了解科学常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增强了解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贴图和头饰,一片枯叶、一片绿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朋友又来跟大家见面了,还记得他们吗?现在大家大声地把他们喊出来!(齐读课件上出现的字词)。

      2、同学们读得真棒!再来一次,看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男女同学竞赛跳读。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读字词就读得非常好了,但对于课文是不是也读得很棒呢?通过下面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字词还好。现在先来看看课文动画。注意听动画中的小朋友读对话时的语气。(出示课件)

      2、动画中的小朋友读得好不好?现在到你们来读了,注意模仿一下刚才那位小朋友读对话时的语气。(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都把课文读完了。文中讲得是一件什么事啊?

      4、从文中哪里讲到棉花姑娘生病啦?(第一句话)对,棉花姑娘生病了。她是怎么得的病啊?(提名回答)

      出示课件: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5、假如你就是棉花姑娘,你身上爬满了蚜虫,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呀?最想的是什么呀?

      最想,最希望就叫盼望。

      是啊,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啊!

      出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①自己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棉花姑娘焦急的心情?

      ②提名读。

      6、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一自然段,希望医生快来救救可怜的棉花姑娘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7、棉花姑娘盼啊,望啊,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盼来了几位捉害虫的医生,他们是谁呢?(自由读2~5自然段,把医生的名字用“——”画出来)

      8、同学们把捉虫医生的名字都找出来没有?他们是谁呢?(随学生回答贴出相应的动物贴图)

      (二)、品读2~5自然断。

      1、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当一回侦探,查一下黑板上这几位捉虫医生能治什么病?(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侦探提示:1、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句子。

      用“”画出捉虫医生说的话。

      2、想想怎么样补充这个句子:()只会捉()的害虫,能/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

      3、选出你最想侦察的捉虫医生是谁?通过侦察你知道了什么?

      ⑴侦察燕子的

      指答并板书: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谁愿意当燕子?谁愿意当棉花姑娘和老师合作来读一读?(评议:读出有礼貌的语气——提名合作读——男女合作读)

      ⑵侦察啄木鸟的

      指答并板书: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⑶侦察青蛙的

      指答并板书: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4、同桌互相分角色读啄木鸟和棉花姑娘;青蛙和棉花姑娘的对话。左边的同学读棉花姑娘的话,右边同学读啄木鸟和青蛙的话(自由读——各段提名两组表演读)

      ⑷侦察七星瓢虫的

      指答并板书:能捉蚜虫。

      ①七星瓢虫是谁呀?棉花姑娘认识他们吗?从文中哪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呀?”

      谁能读好这个句子?(提名读——齐读)

      ③七星瓢虫又是怎么样向棉花姑娘介绍自己的呢?(出示课件)提名读——小组读。

      ⑹表演读:提名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

      (三)、品读第6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讲棉花姑娘病好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想想:课文哪些语句写了棉花姑娘病好后的变化?

      2、谁来说说棉花姑娘病好后有哪些变化?(出示课件)

      3、说话练习:①出示两片叶子(枯叶、绿叶),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有两片叶子,哪片跟棉花姑娘病好后长出的叶子是一样的?文中怎么样来形容这叶子的?(碧绿碧绿)碧绿是什么意思?(很绿的意思)只用一个“碧绿”好吗?(没有那么好,表现不出叶子很绿很绿)

      ②课件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5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心情怎么样呢?(高兴)

      课文哪句话写的?(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提名读——齐读)

      6、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上棉花姑娘的表情和叶子是否有变化呢?(引导看课文插图)

      (四)总结扩展: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都会捉害虫,但只有谁能捉蚜虫呀?燕子只会捉(),啄木鸟只会捉(),青蛙只会捉()(出示课件)

      不同的动物会捉不同的害虫,就如不同的医生会看不同的病。但它们都是益虫、益鸟,你知道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吗?(出示课件)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板书:保护动物)让我们一起保护动物吧!

      板书:30棉花姑娘

      燕子——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田里的害虫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5

      【知识技能】

      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能力培养】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请求的语气。

      【德育教育】

      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2、识字、写字,提高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棉花实物。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棉花实物)你们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处吗?(生发言)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棉花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飞到棉花田里,去认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展开翅膀,闭上双眼,飞呀,飞呀,飞过高山,飞过河流……请慢慢睁开眼睛,咱们到了。(生闭眼想象,动作。)

      3、(课件出示:配乐出现动态棉花田。画面定格,棉花姑娘画外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生跟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

      2、课件出示生词,生认读。(开火车,小老师领读等)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课件出示动画朗读)谁知道棉花姑娘怎么了?哪一段是写棉花姑娘生病的?(生回答)

      ⑵自读第一段,边读边用铅笔划出表示棉花姑娘生病的句子。(生读句子)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很可恶?(理解词语“可恶”。)生回答。

      ⑶指导朗读第一段。

      2、棉花姑娘生病了,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小动物中有许多捉害虫的医生,今天,它们都来了,大家看看都有谁?(师贴图:燕子、啄木鸟、青蛙)他们能帮棉花姑娘治病吗?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读一读相应的那一段。(生读课文)

      3、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⑴你读的是哪一段?它能帮助棉花姑娘捉害虫吗?为什么?(生依次回答,并读相应的自然段,师贴卡片)

      ⑵小结: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会捉田里的害虫,虽然他们都没能帮助棉花姑娘,但他们都是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三位医生都没能帮助棉花姑娘,那到底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生回答,师贴七星瓢虫图)

      ⑵师讲解七星瓢虫。

      ⑶七星瓢虫的本领大吗?你们喜欢它吗?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学习最后一段。

      ⑴七星瓢虫吃掉了叶子上的蚜虫,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演示最后一段)

      ⑵棉花姑娘张出了什么样的叶子?(生回答)

      “碧绿碧绿”还能说什么?(生回答,奖励小瓢虫)

      你从哪看出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还能说什么?(生回答,奖励小瓢虫)

      ⑶棉花姑娘的病终于治好了,她高兴吗?请大家一起高兴地读这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间活动

      棉花姑娘的病终于治好了,她多高兴啊,你们看,它们在为我们跳舞呢!小朋友们,让我们也一起跟着棉花姑娘舞蹈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出示本文生字卡片,指导学生练习认读。

      2、纠正读音:“治、啄”是翘舌音;“盼、斑”前鼻音。

      3、同桌练读。

      4、寻找识字规律,说说每个字的记忆方法。

      5、做游戏,考查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上大下小的字。

      雪xuě“雨”的书写变化。

      帮bāng“巾”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上小下大的字。

      星xīng“生”的起笔在横中线。

      只zhī“口”收笔在横中线。

      3、指导书写左窄右宽的字。

      请qǐng结构比例合理。

      就jìu“尤”的写法加强指导。

      4、书空后在本上练习。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棉花姑娘图)

      燕子图 啄木鸟图 青蛙图 七星瓢虫图

      空中飞的害虫 树干里的害虫 田里的害虫 蚜虫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和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设计

      一、导入(音乐情境)

      经过冰雪的洗礼,春姑娘刚到。小柳树呀就迫不及待的把绿色带给了我们,看!他们记忆卖弄起了轻盈的舞姿,绿绿的荷叶不甘示弱,瞧!他们在炎热的夏季,给小鱼儿带来了多少凉爽。所有的人在这快乐的日子里都愉快的生活着,可是,棉花姑娘呢?棉花姑娘生病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板书:棉花姑娘)

      二、学习课文

      (一)先请大家把课文自由的朗读一遍,边读边想,棉花姑娘到底得了什么病?又是怎么治好的?

      (二)学习第1段

      1、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你又是怎么知道的?那你能把它读读吗?

      2、棉花姑娘生病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是啊,棉花姑娘这时也多么希望有人来给她治病啊),课文中用了个什么词来描述呢?(盼望),你能给它换个词语说说吗?

      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盼望”这个词呢?(造句练习)

      3、指导朗读

      (三)学习2—5自然段

      1、棉花姑娘也盼望着有医生来给她治病,所以她不断向身边的人求助,可怜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谁求助了呢?

      (板书:燕子、啄木鸟、青蛙)

      2、它最先是向燕子求助,请同学们看到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用“——”划出棉花姑娘的话,用“~~~~”划出燕子的话,赶紧读吧!

      3、现在,老师要请两个同学读读,一个读棉花姑娘说的话,一个读燕子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谁来试试?

      4、谁来评评看?(读的好?哪里读的好?)

      请:请求的语气(请别人帮忙,要有请的语气)

      全班齐读棉花姑娘的话

      5、燕子帮到了棉花姑娘吗?但是它却说了一句“对不起”,真是只懂礼貌的燕子。谁再来读读燕子的话?(你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6、燕子没有帮到棉花姑娘,棉花姑娘并没有放弃,它又向我们的啄木鸟医生求助,哪个自然段是写向啄木鸟医生求助的呢?

      请小朋友与同桌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读读吧!(请一桌反馈)

      7、这时,青蛙也跳出来了,青蛙可是捉害虫的高手啊!所以,我们的棉花姑娘高兴的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男、女生读)男~青蛙,女~棉花姑娘

      8、燕子、啄木鸟、青蛙都非常想帮棉花姑娘捉害虫,可是它们却又使不上劲,因为:

      (板书:)燕子 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9、那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治好了吗?谁帮它治好的"呢?

      请大家齐读第五自然段

      10、我们的棉花姑娘认识七星瓢虫吗?现在我要请一只小七星瓢虫来介绍下自己.

      (它把七个斑点比作七颗星星,真有趣,可是七星瓢虫只向棉花姑娘介绍了它长什么样,还没向她介绍你有什么本领呢!)

      cai:出示七星瓢虫资料。再请生介绍。

      (四)学习第6段

      1、最后,我们的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它的病终于好了,那她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股高兴劲,一起来把第六段读读吧!

      2、这段中,你最喜欢哪两个词?

      碧绿碧绿的叶子 雪白雪白的棉花

      除了碧绿碧绿的叶子,你还能想到碧绿碧绿的什么呢?

      雪白雪白除了棉花,还有?

      你还能说说其他像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你们的知识真丰富)

      3、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所以它才能长出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我们一起来唱首健康歌,祝贺下棉花姑娘吧!

      三、课间休息

      四、拓展

      七星瓢虫是我们今天的小功臣,它不仅使棉花姑娘恢复了健康,还让它明白了一个小知识,动物各有各的本领,燕子能~~~~~~啄木鸟能~~~~~~~~~青蛙能~~~~~~~~七星瓢虫能~~~~~~~~~~~~~~~·

      五、表演朗读

      唐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的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还有棉花姑娘都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瞧,(拿出头饰),谁来扮演?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一、揭题,导入新课

      (出示棉花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师板书课题)对,它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主人翁!棉花本来是一种植物,把它当作了人来写。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

      a、读通全文。

      b、边读边想,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

      三、引导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a、(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小黑点)

      b、棉花姑娘身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呢?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c、想一想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

      d、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a、(出示文中第二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

      b、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画出燕子说的话。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读、分两大组读、同桌读。

      3、学习第3~5自然段。

      a、第3~5自然段,分别是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飞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之间又说了些什么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分角色朗读等。

      b、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4、学习第6自然段。

      a、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请自读第6自然段,用“──”画出体现她心情的句子。

      b、这段中有你喜欢的词语吗?画出来,读一读。(如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

      c、拓展练习:

      碧绿碧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白雪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2、小结: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益虫益鸟,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帮、雪”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

      指导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整合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棉花)

      2、你们看,(演示棉花图片)棉花白白嫩嫩的,多像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棉花姑娘”(板书课题),齐读。

      3、再看这张图片,棉花姑娘怎么了?(引导观察表情)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认生字

      (2)学生教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4、识记(引导用形声字的特点)

      5、给这些生字找词语朋友(扩词练习)

      6、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你会读吗?轻声读一读

      7、再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5、学生交流后自然过渡。

      三、细读学文,理解感悟

      导入:分段指读,思考:棉花姑娘到底怎么了?

      (一)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

      (1)提问: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读,相机出示蚜虫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读好这句话。

      2、指导朗读“他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1)提问: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最能表达棉花姑娘的心情,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2)指导读好这句话。

      (3)理解、识记生词“盼望”,并用“盼望”练习说话。

      (4)齐读这句话。

      (二)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棉花姑娘请( )、( )和( )帮忙捉虫治病,可是他们都不能帮忙,最后( )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2、自由轻声读课文,汇报填空

      3、治好棉花姑娘的病的是谁呢?引导看瓢虫的图片

      4、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角色表演,升华感悟

      1、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燕子、啄木鸟、青蛙都想帮忙,可又帮不上忙,那是因为燕子只会捉___,啄木鸟只会捉___,青蛙只会捉___。

      2、学生练习分角色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各自的感受。

      3、(出示头饰)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4、全班同学分角色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提问: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会治病的医生?

      2、益虫、益鸟有关资料

      附:板书设计

      燕子

      30 棉花姑娘 啄木鸟

      青蛙

      瓢虫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9

      【说明版本】

      《棉花姑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讲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捉害虫,他们都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只、星、雪”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并能表演童话故事。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童话故事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鼓励学生多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老师特别喜欢棉花,可是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长了许多蚜虫,哎哟哟……棉花姑娘很难受,怎么办呢?

      3、学生自由发言想办法。 (启发学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4、棉花姑娘自己是怎么做的,它的病好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30课《棉花姑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咱们是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呢?(指名答)

      2、师小结初读要求后,生自由读课文。

      3、看到同学们读书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师范读)

      4、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5、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和课文里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你们和生字娃娃交朋友了吗?

      6、有一只小熊说,谁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就奖励他一个气球。(课件出示生字,动画,指生读生字)

      7、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生交流记字方法)

      8、这些生字大家都记住了,相信再读课文时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9、那么,我应该叫几个同学来读这篇课文呢?为什么?(六个同学,因为有6个自然段。)

      10、这六位同学就要读课文了,咱们给提点建议吧。(生提完建议后,六位同学读课文)

      11、你们真能干,感谢你们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表演体验、感悟解意。

      (一)学习第一段

      1、你们读得真不错,棉花姑娘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读,可是棉花姑娘打不起精神,因为它-------(生答:生病了。)

      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那么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

      哦,原来让棉花姑娘生病的罪魁祸首是可恶的蚜虫,你们见过蚜虫吗?

      3、简介蚜虫。(出示课件)

      4、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5、棉花姑娘这时非常着急,你能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吗?(指导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五、六 段。

      1、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它治好了病?哪段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2、七星瓢虫真是一名好医生,吃光了棉花姑娘叶子上的蚜虫,你们看,来了一只七星瓢虫。(指名扮演七星瓢虫)

      3、七星瓢虫的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惊奇)你能表演一下这种神态吗?

      4、影音结合,朗读第六段。

      (出示课件)不久,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长出了(),吐出了( ),它咧开嘴()。

      5、指导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

      6、棉花姑娘的病是七星瓢虫治好的,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会怎样谢谢七星瓢虫呢?

      (三)学习二、三、四段。

      1、在七星瓢虫来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过谁为自己治病,结果怎样?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动画)

      2、生答,请过谁,结果怎样?(板书)

      3、他们到底是不想帮,还是帮不了呢?为什么?(板书)

      4、原来医生们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看病范围,不是不想帮,而是帮不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二人小组选择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请求的语气。

      6、检查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四、师生合作表演童话故事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演一演吧。

      2、师扮演棉花姑娘,学生自愿扮演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师生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进行表演。)

      五、激情总结,拓展练习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后,它十分感谢七星瓢虫,它向狮子大王递交了一份建议,建议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达对医生们的感激之情。(出示课件:音乐,字幕:大自然医生表彰大会)

      2、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表彰大会的现场,那么狮子大王应表扬哪些医生呢?为什么?(生答:青蛙、燕子、啄木鸟、七星瓢虫,因为......)

      3、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位大自然的医生,它对我们有益,所以叫益鸟、益虫,我们应保护它们。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能捉什么样的害虫,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板书设计】

      30 棉花姑娘

      大

      自 燕子 ——飞虫

      然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的青蛙 ——田里的害虫

      医 七星瓢虫 ——蚜虫

      生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10

      【教学思路】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讲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捉害虫,他们都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通过学文,要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这是一年级新教材下学期的一篇语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根据这一特点,我觉得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创造性,显得新颖、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其次,根据课文的结构特征,我认为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第2—5自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来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当然,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设计】

      一、体验揭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有一个村庄里种了一种可爱的植物,你们想更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吗?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对于生长在南方的小朋友来说,很少见过棉花,通过课件的出示,让学生从视觉上认识棉花,从而提高兴趣。)

      2、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东西是用棉花做成的?

      (棉衣、棉被、棉鞋、棉帽、棉纱发等)从刚才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知道棉花给我们带来温暖,我们是多么的感谢棉花姑娘啊!

      3、板书课题 :棉花姑娘。(齐读)

      认识生字“棉”,棉花是植物,所以用“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棉花对人类的贡献,也为学生学习课文,培养感情打下铺垫。“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翁,轻声“姑、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开头解决难点,对本文的朗读起了铺垫作用。)

      二、课件出示童话故事,整体感知

      引:有一天棉花姑娘病了,她得了什么病呢?她又是怎么办的呢?

      1、看懂画,听录音,思考着两个问题。

      2、学生简单交流。

      (本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看动画课件,听录音,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片,边看边听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读感悟,理解课文

      1、体会感情,学习第1自然段。

      ⑴ 愿意读的小朋友起来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找出“可恶的”,体会棉花姑娘病情的严重以及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

      ⑵ 出示课件学习生字:许、恶、盼望。(做动作)

      ⑶ 学生领悟感情朗读。

      (抓住课文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可是学生朗读时,没有读出“蚜虫”的可恶以及棉花姑娘焦急的心情,由于怕时间不够,这一环节指导不够。)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5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读出恰当的语气。

      自学任务单:

      ① 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

      ② 小动物帮棉花姑娘治病了吗?为什么?(讨论)(完成表格)

      ③ 学习生字:啄、帮、稻、害。

      (小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班级分为五个小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第五小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分配角色出现问题,时间也就不够了,因此,在*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⑵ 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① 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② 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一个生成性的问题,一个学生在交流中谈到: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不愿意帮助棉花姑娘治病。于是我便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朗读,重点指导了朗读语气,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的真正原因。确立探究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很快突破其它动物不能帮棉花姑娘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难点。)

      3、紧扣上文,学习5~6自然段。

      ⑴ 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她治好了病?(出示图片)哪段告诉我们的?自由读一读。

      ⑵ 课文是怎样介绍七星瓢虫的?假如你是七星瓢虫,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七星瓢虫的其他知识吗吗?(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每天吃100只左右的面呀,是棉蚜等农作物的装甲卫士)

      学习生字:忽。

      (这一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基础好的学生先说,再让学生不照搬前面同学的,自己换一种形式说话,最后同桌互相说说。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小资料,包括文字与图片。不但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讲台成为学生的展示台,因此后一个问题的设计,就是这一用意了。)

      4、演示课件后问:做完手术后的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引读第七小节: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她咧开嘴笑了,吐出了──)瞧,她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绿得就像──,棉花雪白雪白的,白得就像──。

      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

      (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的必不可少的,让学生看着图画,展开想象,既让学生懂得了“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又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课文的美。在特定情景里赞一赞,不但能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课文思想内容,而且能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5、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

      代表上台合作表演童话故事。

      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

      (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的表演,无论是动作、语言,还是表情惟妙惟肖,得到所有在场的人的一致好评理解课文后,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

      6、拓展。

      棉花姑娘还会找谁治病呢?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根据课文内容,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资料。

      (这一环节,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四、纳总结,拓展延伸

      1、师:哇!七星瓢虫的本领真大,比燕子、啄木鸟、青蛙可强多了,小朋友,你们说是不是啊?

      2、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它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棉花姑娘捉害虫,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呢,你们想知道吗?请你们搜集有关资料,放进小组的档案袋里,让大家一起共享,好吗?

      (“以问题开始,又以问题结束”,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已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我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自我,提高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欲望。这次对一年级家长的展示课,就是我对学校读书活动与语文教学整合在家长面前的一个汇报。综观整节课,我觉得我在以下几方面比较好地落实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一、自主学习贯彻始终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二期课改的方向,自主学习是这一理念的主题,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学习:

      1、学生活动时间充分。

      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节课,学生在听录音,看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在朗读学文的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分角色朗读,再汇报评议。整节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讨论、读书、评议、表演;动脑想,动口读、问、说,而且这些形式都落到实处,更主要的是有让学生参与的充分时间,讲求参与的效果。

      2、学生的参与面广。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应该体现在整个班集体,而不是几个学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广,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独立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等。特别是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由于在以往的课堂上有过多次的训练,每一个学生表演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个环节形式比较新颖,富有实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可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视学习方法的迁移。

      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自学。《棉花姑娘》这一篇课文的二~五自然段结构相似,句式也一致。抓住这个特点,我花时间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结学法──“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接着,我就让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自学四、五自然段。自学以后再让学生进行汇报。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事实证明,在后面拓展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4、学习积极性高。

      这节课,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激励性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以及*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有效地学习。《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 有一个村庄里种了一种可爱的植物,你们想更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吗?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这样的情境导入,在学习课文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棉花姑娘又是怎么办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等等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学起来就更加起劲了。

      二、体验教学贯穿课堂

      重视学生的体验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这一教学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朗读课题后,说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是用棉花做的;学习生字“许”,引导学生联系 17课中“言午许”,知道知识还要融会贯通;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小组表演时,根据自我体验,勇于创新;结课时,质疑:七星瓢虫的本领真大,比燕子、啄木鸟、青蛙可强多了,小朋友,你们说是不是啊?

      2、体验教学的形式多样。

      我的课堂体验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谈自己的亲身经验,有想像体验的,有表演体验的,也有学习经验的等。

      3、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体验。

      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对话交流和表现,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一节课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注重生活体验,是对某些特殊天赋发展的肯定,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前提条件。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5)

    ——《牧羊姑娘》教学反思3篇

    《牧羊姑娘》教学反思1

      这首歌,由于歌曲委婉流畅,歌词质朴动人,因而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上课时我首先从音响上去打动学生的心。然后再朗诵:让男学生扮演“问者”女同学扮演“牧羊姑娘”,启发他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歌,从而进一步去理解歌词的内容。在演唱中我很注意问者与牧羊女的一问一答的感情色彩。

      “对”字是整首歌的第一字,要一张嘴就唱出应有的音高,在整个歌曲的演唱中要注意声音的放松、柔和。我认为,整首歌哀怨的`情感比较难把握。

    《牧羊姑娘》教学反思2

      这首歌,由于歌曲委婉流畅,歌词质朴动人,因而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上课时我首先从音响上去打动学生的心。然后再朗诵:让男学生扮演“问者”女同学扮演“牧羊姑娘”,启发他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歌,从而进一步去理解歌词的内容。在演唱中我很注意问者与牧羊女的一问一答的感情色彩。

      “对”字是整首歌的`第一字,要一张嘴就唱出应有的音高,在整个歌曲的演唱中要注意声音的放松、柔和。我认为,整首歌哀怨的情感比较难把握。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树姑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因此这首歌曲深受幼儿的喜欢。

      在教学之前,我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

      孩子们的谈话,为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柳树姑娘》做好了一个铺垫。

      第一环节,通过观察柳树形态,师幼共同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柳树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这时,我又提出疑问,什么是“甩”?为什么“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多感官的了解歌词的意思,为学习歌曲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在他们已经理解了歌词后进行朗读,接着,播放了歌曲录音,并让孩子跟着录音进行演唱,很快,孩子们就初步学会了这首歌。

      第三环节,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导幼儿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学唱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后面唱衬词“啦啦啦”,并进行男女合作尝试二声部演唱。

      第四环节,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安排了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歌曲,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来表现柳树姑娘多姿的形态。幼儿对柳树姑娘在风中优美的身姿已经有所了解,如随风飘舞、弯腰点头、渐渐长大,洗洗头发等,因此表演并不成问题,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把柳树姑娘的曼妙身姿都表现了出来。

      幼儿在说说、唱唱、跳跳中轻松地学会了《柳树姑娘》这首好听的歌曲,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2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一段体结构,羽调式,全曲以“X.X”为基本节奏型。歌曲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中欢快的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以歌曲《柳树姑娘》来导入,请小朋友欣赏图片:柳树姑娘:柳树姑娘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他们边回答边用动作来做一做。

      教师边念儿歌边用手表现: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弯弯腰来点点头。请幼儿跟老师边念儿歌边做书空练习本课中,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3

      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它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意境,我下载了一个符合歌词内容的flash制作,使得幼儿能直观形象地感知柳树在微风吹拂下的那种优美感。

      在我才示范唱了第一遍歌曲后,我们班的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老师,这个歌我们中班的时候就学过啦,太简单啦!”听完孩子们兴奋又带着不以为然的回答后,我在心里调整了事先预设的课堂环节,回应孩子:“哦,原来你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那我今天要教给你们一个新的演唱方法,把这个新方法学会后,用来演唱《柳树姑娘》这首歌,会更加的优美动听。你们想学吗?”就这样,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又被我激发出来了,立马把目光朝着我,等待着我的讲授。于是我教授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二声部合唱,在表演二声部合唱时,我只弹右手的主旋律,请一部分孩子唱歌词,我来唱副词“呜。。。啦啦啦”,并请另一部分孩子欣赏,唱完后请孩子们说一说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合唱的,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前四句话后都加入了伴唱“呜。。。啦啦啦”。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图谱,引导孩子看曲谱,看清楚是在第几拍开始唱“啦啦啦”,并看清楚曲谱上的顿音记号。通过我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演唱方法。

      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发现有个别女孩子一边唱歌还一边身体晃动做出了优美的动作,于是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有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编动作来表演歌曲,来表现柳树姑娘婀娜多姿的形态。孩子们在轻柔优美的歌声中,尽情地表演,开心地要求老师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活动中要充分关注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环节,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4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这是唐朝戴叔伦《赋得长亭柳》中的诗句,在这春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美丽季节,我们师徒一行8人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大班音乐活动《柳树姑娘》。听课后对于本次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教材选择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好方式,想让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至关重要,《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意境诗意,歌词琅琅上口的音乐。而且选择让孩子在这个季节进行学唱,孩子对于柳树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歌曲的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定位

      教师对于本次教学活动的定位有三点:

      1、感受音乐优美性质,学习演唱。

      2、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并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尝试二声部演唱,体验合作的快乐。我认为这首歌曲本身是非常优美,教师在引导孩子学唱歌曲时,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歌词,用皱纸制作的柳条进行歌曲表现,这些教学手段都非常好。而且教师本身的嗓音非常甜美,很适合这首音乐的风格。但是在让孩子感受三拍子的强弱的时候,太过于强调强弱弱的拍点,导致孩子们在展现的时候只顾手的动作,而忽略了歌曲的演唱和美感。我觉得不用一定要介绍强弱弱,只要让孩子知道强拍时歌词唱得重一点就好了。至于二声部的演唱现场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感觉这节课容量比较大,建议可以在第二课时进行。

      三、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整体的音乐素养不错,歌声优美,说明*时的音乐教学很扎实。和现场老师的互动也很好,我们一直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建议教师在运用柳枝进行音乐表现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些舞蹈肢体语言进行展示。还有对于“哈里啰”的解说可以查一下资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概念,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祝福语等。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5

      在我组织的一个大班音乐活动《柳树姑娘》中我准备了柳树姑娘的图片和歌曲的图谱,并事先练习了歌曲的伴奏。整个基本按照教案的设计进行,由于歌词朗朗上口,加上图谱的帮助幼儿很快就掌握了。但是活动的趣味性不强,孩子只是常规地比较被动地接受。在活动进行一大半的时候,幼儿已经基本达到了技能方面活动的目标——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特点,也达到了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方法学习合唱,那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呢?那情感目标怎么办呢?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是我觉得作为艺术活动,它区别与其他领域的很大一方面是感受音乐艺术的美,体验它们带来的不一样的快乐。

      于是我当时灵机一动模仿演出的形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座位,按照性别分成两部分,教师则充当报幕和指挥的角色,让孩子好像置身于舞台中一般,根据我的手势提示,幼儿控制自己的音量。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觉得特别的兴奋和愉快,他们在掌握这首歌曲的基础上,不仅体验了合唱的快乐,而且也接触了合唱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对孩子对我都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6

      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连贯、优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泼、轻快。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歌曲的柔美,能连贯、活泼地演唱。

      2、感受三拍子韵律,用不同的方法为歌曲打节奏。

      3、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跳舞的柳树。

      这个月的主题是“春天里”,*时的活动就结合春季这个季节资源,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春天美丽的气息,积累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经验,柳树之美就是其中之一。这为幼儿理解《柳树姑娘》歌词奠定了基础。

      活动过程中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让幼儿挂图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理解歌词大意。然后欣赏歌曲,讨论歌曲里唱了什么?接着教师范唱,引导幼儿扮柳树姑娘跳舞: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一棵柳树,会怎样在风中跳舞呢?最后幼儿学唱歌曲数次,并加上动作。活动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为了调动气氛我还组织了男女比赛,谁演唱、表演的好。大家都比较活跃,但发现虽然男孩子比女孩子声音响亮,但在表演方面却比女孩子弱。浩浩在表演时还遭到小朋友的“嘲笑”。

      之后我也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表演活动方面男孩子的确比女孩子弱,有些男孩子在发、表演方面还是有天赋的,却在大家的“嘲笑”下,好于面子而抑制了自己。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们纠正过来,鼓励并指导男孩子大胆展现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不应觉得男孩子表演是件很奇怪很搞笑的事情。

      因此在今后的艺术活动中多让男孩子在大家面前进行表演,多给与鼓励,支持,培养他们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7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以“X·X”为基本节奏型。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我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唤柳树、迎柳树、赞柳树、唱柳树、舞柳树”这几个环节,学生能够从中充分感受歌曲,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

      一、情景创设引人入胜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特意用“猜谜”的形式引出主人公,“湖水替她照镜子,风儿帮她梳头发。”这一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就猜出了谜底,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我接着趁热打铁,“今天将柳树姑娘请到我们课堂中来,我们将柳树姑娘唤出来吧!”在这条节奏中加入了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难点的慢慢渗透,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铺垫。随后邀请春风春雨的加入(歌曲中的片段旋律),慢慢掀开的柳树姑娘的面纱。

      在情景创设的这一片断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注意力也非常的集中,非常乐意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轻轻呼唤柳树姑娘和柔柔春风、春雨的加盟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知柳树姑娘的“婀娜多姿”,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二、师生合作培养合唱能力

      三年级开始歌曲二声部合唱就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学习了,这首柳树姑娘其实算二声部的一个伴唱的形式,相对于合唱来说简单多了。所以我直接用了师生合作这一方法,学生唱主旋律,我来唱二声部伴唱,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聆听体会。又运用对比法,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范唱体会顿音的作用。师生的合作作为一个衔接,最后让生生合作,两声部互相聆听感受。

      三、拓展延伸丰富体验

      最后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表现的*台。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想象,春风一吹,柳树姑娘会随风起舞,那我们班的柳树会舞出什么样的动作?给你自己最喜欢的歌词加上动作?小组讨论很热烈,学生也很享受这样的创编,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也同时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当然在课堂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1、由于预设的内容较多,所以上课中过程中还是有点赶,许多细节都没有做到位。

      2、这首歌曲中的强弱处理很多,在多次引导下学生强弱处理的还不是很好,要用其他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重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改进,有进一步的提高!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8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 3/4 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以“ X · X ”为基本节奏型,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通过提问:柳树的枝条像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接着出示前两句歌词:柳树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进行节奏训练,在节奏中加入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渗透难点,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做好铺垫。随后播放歌曲录音范唱,使学生感知柳树姑娘的“婀娜多姿”,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学生学会第一声部后,我直接用了师生合作这一方法,学生唱主旋律,我来唱二声部伴唱,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聆听体会,又运用对比法,学生 能通过老师的范唱体会顿音的作用,师生的合作作为一个衔接,最后让生生合作,两声部互相聆听感受。

      最后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同时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注意个别的指导和纠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9

      大班艺术活动:柳树姑娘(歌唱) 活动反思: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并把柳树这种优美的身姿比作了漂亮的柳树姑娘: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

      第二、三环节,那就是欣赏、学唱歌曲了。在教唱歌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字唱几个音,幼儿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了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就解决了。

      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导幼儿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学唱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后面唱衬词“啦啦啦”,不过由于可能是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不整齐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0

      本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连贯、优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泼、轻快。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适合大班孩子演唱。

      本班幼儿喜欢歌唱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附点音符的唱法,能跟着节奏表演一些简单的动作,结合春季这个季节资源,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春天美丽的气息,积累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经验,柳树之美就是其中之一。这为幼儿理解《柳树姑娘》歌词奠定了基础。

      为了调动孩子演唱的兴趣,我在活动的开始,以谜语的形式朗读儿歌,将歌词作了修改,变为“有个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请孩子们猜一猜,谜语中说的是谁?有孩子猜是“长头发的女孩”,也有孩子猜出是“柳树”,我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并再次将歌词朗读,让孩子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谜语中说的就是“柳树姑娘”。

      第二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

      这时,我又提出疑问,什么是“甩”?为什么“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多感官的了解歌词的意思,为学习歌曲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在他们已经理解了歌词后,我让他们将谜语中的“有个姑娘”改成“柳树姑娘”进行朗读,接着,播放了歌曲录音,并让孩子跟着录音进行演唱,很快,孩子们就初步学会了这首歌。

      不过我发现幼儿较难唱出歌曲中的句首重音,教师以点头和琴声示意幼儿,帮助他们感知并唱出句首重音,感受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特点。从而突出也顺利突破了活动重点。歌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幼儿能感觉出,不过唱到活泼欢快的几句时,孩子们容易唱乱掉或拖长,所以在这几句教师让幼儿反复聆听音乐,感受节奏的变化,再进行演唱。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幼儿基本能根据不同情绪变化进行演唱。

      第四环节,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导幼儿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学唱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后面唱衬词“啦啦啦”,并进行男女合作尝试二声部演唱。不过由于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不整齐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手势进行指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两个声部,同时也使他们更好的学唱二声部,顺利解决了活动难点。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1

      大班下学期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歌曲延续了幼儿对柳树的兴趣,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结合已有经验,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纲要为指导,在环节设置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紧紧围绕目标大胆创新。

       在活动中,我大胆地把难点“掌握附点音符”放在第一环节,利用师生互动接唱的形式,既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集中了孩子注意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很轻松地掌握了附点音符,为下面感受、学唱埋下伏笔。在学唱歌曲时,我一改传统逐句教唱的形式,利用新颖的图谱,在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中反复感受诗意般的歌曲内容及旋律,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这正符合了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目标及“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效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指导精神。

      2、转变理念,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来告诉大家?”“谁愿意来说一说”,对于孩子回答不否定,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这正符合了纲要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注重面向全体,照顾个体差异。

      比如在角色表演这一环节“我是柳树妈妈,谁愿意来当我的宝宝?”对孩子不做强制要求,照顾到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请你为我们伴奏,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要求自己力争把纲要理念转化为实践,我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继续努力!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2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大班下学期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教学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孩子们的谈话,让我想起了歌曲《柳树姑娘》,何不用歌曲来延续幼儿对柳树的兴趣,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呢?因为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第一环节,我设计了律动《郊游》,幼儿自由结伴,以郊游的形式进入教室,引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友爱、快乐,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投入活动,并能够活动了幼儿的身体,从而引出课题的相关内容——春天。再通过与幼儿共同讨论春天的景色,引出柳树这一事物。

      第二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幼儿的议论,让我感觉他们在*时的生活中,是那么关心周围的事物,观察得是那么得仔细。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并把柳树这种优美的身姿比作了漂亮的柳树姑娘: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

      第三环节,那就是学习歌曲了,幼儿在欣赏了歌曲之后,被歌曲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吸引,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认真地学习歌曲。在教授歌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字唱几个音,幼儿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了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就解决了。

      不错的第四环节,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安排了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歌曲,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来表现柳树姑娘多姿的形态。幼儿对柳树姑娘在风中优美的身姿已经有所了解,如随风飘舞、弯腰点头、渐渐长大,洗洗头发等,因此表演并不成问题,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把柳树姑娘的曼妙身姿都表现了出来。班里喜欢表演的高洁更是发挥了她跳舞的特长,把歌曲中的柳树姑娘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朋友有了良好的榜样,自然也学得惟妙惟肖了。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跳跳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在听听、说说、念念中反复感受诗意一般的歌曲内容;在哼哼、唱唱中学唱歌曲,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符合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目标,及“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指导精神,使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3

      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教学之前,我请家长给孩子们讲讲春天的景色特征,以及上网看看有关春天的一些图片,周末时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春天的景色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伊始,我播放音乐《柳树姑娘》。新颖的形式,优美的旋律,令幼儿们耳目一新,立即引起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让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合作的友爱、快乐,继而引出课题的相关内容——春天。通过与幼儿共同讨论春天的景色,自然地引出柳树这一事物。

      在第二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结合幼儿的讨论,我向幼儿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这样,就为孩子学习歌曲《柳树姑娘》做好了铺垫。

      接着我再次播放《柳树姑娘》,让幼儿欣赏歌曲。孩子们被歌曲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吸引,非常认真地跟着我学唱。在歌曲教授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歌词唱三拍,幼儿很难掌握,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解决了。

      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安排了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歌曲,来表现柳树姑娘婀娜多姿的形态。幼儿对柳树姑娘在风中优美的身姿已经有所了解,如随风飘舞、弯腰点头、漂洗头发等,因此表演并不成问题。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在说说、跳跳念念中反复感受诗意一般的歌词内容;在哼哼、唱唱中学会歌曲,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效果不错。

      在《亲亲春姑娘》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大班联还利用组织孩子们去春游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唱《柳树姑娘》。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唱《柳树姑娘》,别有一番情趣。通过这次活动的延伸,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的感悟,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4

      《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首先,我带领学生欣赏我制作了一个音乐片段,以柳树为画面,以《柳树姑娘》音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观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接着我用提问的形式了解孩子们观赏的情况,“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柳树的特点是什么?微风吹过柳枝会怎样?树叶会发出怎样的声响?”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柳树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随后带领学生练声,用小树叶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进行连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别用强弱两种声音来练习,为后面学习mp、mf打下基础。用学生优美的歌声引出柳树姑娘的歌声,欣赏动画《柳树姑娘》,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学习内容。学生从优美的画面中感受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欣赏,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拍和歌曲的优美,并感受到歌曲前8小节的节奏规律,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了四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在节奏上的变化。然后带领学生学唱简谱,最后随音乐伴奏能准确的进行演唱。“怎样用我们的歌声表现出柳树姑娘的柔美呢?”来激发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注意曲谱上的标示,学生对f和P的强弱唱法掌握的很好,那mp和mf又是什么意思呢?通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

      歌曲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合唱部分,听音乐很难让孩子们听出歌曲的第二声部。于是我请一部分孩子唱第一分部主旋律,我来唱第二部分,并请一部分孩子欣赏,然后请孩子们说一说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合唱的,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前四句话后都加入了伴唱“啦啦啦”。于是我引导学生看曲谱,看清楚是在第几拍开始唱“啦啦啦”,并看清楚曲谱上的顿音记号。通过我讲解和示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演唱方法。并带领学生随音乐唱第二部分的伴唱,并提醒学生要唱出轻快的感觉,来表现柳树姑娘在微风中歌唱的情景。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表演唱,有伴唱,有强弱,效果真的很不错。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15

      美丽的春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具有春天特征的柳树爆出了点点绿芽,充满了生机。条条柳枝垂下,好像娉婷的姑娘身姿婀娜。在《春天来了》这个主题中,我们选择了《柳树姑娘》来让幼儿表现春天。在情感目标上让幼儿感受春天来了,发现柳树发芽、抽叶的变化,热爱大自然。而技能的要求则是直线的两旁较整齐的交错点画柳叶。采用的作画工具是棉签、水粉,便于小班幼儿操作。

      课上完我们年级组提出了修改意见,首先,幼儿对于春天的生活经验不足,教师提问以后幼儿感到很迷茫,回答不到位。因此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不够,这与教师过于关注技能目标有关。因此,教师要从孩子的经验出发,让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在课前就观察过柳树,那谈话就能言之有物了,《柳树姑娘》的音乐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在幼儿作画的时候播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预见到孩子画的柳叶与柳枝间有一定距离,在指导时发现了问题,于是将引导语做了调整:要将蝴蝶结扎在柳树姑娘的辫子上,不要让他松了。第二课时将此作为要求事先提出。根据孩子的作画情况,我们发现孩子拿棉签的方法影响其作画的效果,我们对孩子用点,圆,条的作画方式都作了肯定,只是强调了交错画的技法。从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大家都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姑娘 《蚕姑娘》教学设计3篇 《蚕姑娘》教学设计1 蚕姑娘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