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19日 09:00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①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31 08:20:03

    [摘           要]  課程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基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践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10-02

    “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课程衔接的角度进行实践研究,探索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和对象

    (一)研究的背景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于2012年6月,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学校。中高职衔接是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规划”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是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职教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20年,毕业生升到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人数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0%,实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办学,尝试与高职学校发展中高职合作办学共同体。建立和完善合作办学共同体运作机制,优化对口专业课程设置,有效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中考招生吸引力,共享办学资源,实现发展共赢。

    (二)研究的对象

    在我校“十三五规划”指引下,和区内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升学模式的合作,以此作为课程衔接实践研究对象。

    1.柳州二职校汽车营销专业“柳职班”是我校为促进与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办学而开设的定制培养班级,“柳职班”使用合作中高职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进入二职校就读中职时,通过面试和选拔进入“柳职班”学习,两年后通过考核升入高职继续3年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证书。课程体系由中职和高职教师共同制定,避免了课程开设的重复及衔接不顺。在本校旅游专业升学班和航空班都采用此模式联合办学。

    2.休闲体育专业与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休闲管理学院合作办学,根据休闲体育专业特点与广西区域经济特点,和高职一同制定教学计划、文化基础课程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3.学前教育专业和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合作办学,建立职业院校教育实践基地,实行“3+2”五年制专科教育,前两年为中职教育阶段,学籍属于柳州二职校,由我校单独录取和管理,后3年为专科教育阶段,学籍属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专科教育的3年中,其中两年继续在柳州二职校就读,由双方学校共同管理,另外1年在广西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由该校单独组织教学和实习工作。

    4.2014年,我校与柳州市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职教园区“高职+中职”合作办学共同体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办学共同体”),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中职)与铁道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施工、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高职)等专业紧密结合,形成“1+3”及“2+3”两种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

    5.2014年,在市教育局指导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中高职衔接紧密型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创新中高职合作办学机制,与柳州市铁道职业学院合作成立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联合学院。联合学院面向轨道交通行业,运用最新城市发展理念和轨道交通前沿技术,构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培养适应广西城轨交通行业的技能人才。学院以全日制五年一贯制学历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专业的技能培训。学院希望通过三年建设,力争使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达1000人。

    二、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高职教师、学生和专业部调研访谈我们可以发现,我校在一些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

    问题。

    (一)文化基础课程薄弱

    调查表明,高职教师和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普遍认为中高职课程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对口升学”的高职学生,大多认为高职的文化课与中职不衔接的现象比较严重,高职偏难。五年制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导致升入高职后文化课跟不上的现象,从而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在中高职对接课程衔接的时候,只重视专业课的对接,忽视文化课的对接。

    (二)专业课自成体系和内容重复

    学校和高职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一些专业部没有进行深度对接,中高职课程自成体系,缺乏整体设计。在中职阶段,由于缺乏教学指导和配套教材,某些专业大部分采用中职“就业”班级的课程设置,仅仅相对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数。而高职院校则大多采用将中职升学的学生打散编入高考升学班的形式,将中职对口升学学生与高考升学学生等同对待,并未针对中职升学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调整。不同学段课程自成体系,必然导致某些专业中高职衔接缺乏内涵的支撑。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有些实习训练项目与中职学校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专业课程重复学习,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高职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地位。

    (三)中职课程标准不明确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课程标准必须与高职院校保持在“一个目标的不同发展层次”上,这就意味着中职课程标准要接受高职的制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的高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对中职的课程标准提出意见各不相同,同一所高职意见还存在前后不一、多次反复的现象。因此,中职仍缺乏明确的课程

    标准。

    (四)课程评价标准单一

    中高职课程评价标准多年来一直比较单一,而且多有雷同,并且评价结果不够清晰,没有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以上的中高职课程不衔接主要是中高职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尤其需要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方法以及判断课程衔接的标准,这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根本和重点。

    三、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衔接

    文化基础课程不仅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课程,也是对口升学考试的重要部分。因而,在中职阶段,我校根据高职招生考试中的文化基础课程“考试大纲”标准,对照专业对应的中高职衔接文化基础课教学課程体系,保持教育部规定的中职原有教学体系,增大语文、数学、英语的课时量,采用学科模式教学,构建文化素养课程衔接模块。在我校汽车营销专业“柳职班”,根据行业的发展、专业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的建议,在中职阶段开设“国学”课,让国学与汽车文化相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以我校工程机械专业为例,由公共基础、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综合实践与资格证书五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有效衔接,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同时,有效地配合选课制度,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避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重复出现的

    现象。

    (三)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我校目前在探索“联合学院”模式中高职衔接紧密型合作办学,为课程标准的统一创造很好的研究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和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合作办学,建立职业院校教育实践基地,实行“3+2”五年制专科教育,这也是一种“联合学院”模式,目前和高职共同制定了课程标准,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和大纲》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借鉴优质幼儿教师教育单位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调研、参观学习、会议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商议和制定课程标准,既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又有理论和经验依据。

    (四)架构贯通的课程评价体系

    改革评价机制,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充分发挥教学名师、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同行院校专家、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学生等多元化开放的评价机制。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已培养区级教学名师、市级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校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立督导组,计划引进第三方教学评价,使评价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评价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社会需要、职业标准吻合,从而建立一个中高职统一的、贯通的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长久性,创新思维和方法,研究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扎实推动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五年制职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浙江省五年制中高职衔接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2]黄彬,焦小英,林世俊.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20-24.

    编辑 冯永霞

    推荐访问:五年 衔接 高职 实践 课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