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20日 08:56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十三五”背景下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06 14:55:02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借助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实证分析为支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未来五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重复率高、与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聚集度低等。由此提出“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可重点从对接产业需求、强化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创新培养模式等五个方面强化专业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状态数据库;十三五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08-05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随即拉开帷幕。目前各高校正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而专业建设一向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如何取得创新性发展?如何通过专业建设推动内涵发展?这无疑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又一新课题。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之一是使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借助2014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对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析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未来五年内的专业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希望对进一步推动后示范时代高职内涵发展有所启示。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分布情况

    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74所。其中,政府举办28所,行业主管部门举办23所,企业举办7所,民办16所。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共有19个专业大类、79个专业类,安徽省高职院校现有专业类70个,水产养殖类、农林管理类、管道运输类、石油与天然气类、水利水电设备类、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气象类、康复训练、部队基础工作类尚未布点[1]。

    根据各专业类在安徽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广泛程度进行统计、排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安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中,开设最多的是计算机类、市场营销类、财务会计类等传统热门专业,其开设广泛度均在69%以上。然而,从就业率看,开设最多的前15位专业类中,除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汽车类以及财务会计类,其余11个专业类的就业率均低于2014年全国所有专业93.3%的平均就业率。

    根据各具体专业在安徽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广泛程度进行统计、排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安徽高职院校中开设最多的前15个专业,其开设广泛度均在36%以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开设广泛度甚至达到50%以上。然而,从就业率来看,开设最多的前15个专业中,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的就业率并不理想,均低于2014年全国所有专业93.3%的平均就业率。

    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情况

    根据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规划》,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及生物技术工业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产业梯度转移由此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城市带规划》,对示范区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总体布局进行明确规划,要求将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通过推动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示范区汽车、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建材、冶金、化工、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产业;要求通过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基础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13年安徽省发改委印发《深入推进皖江示范区科学发展新三年建设指导意见》,明确示范区新三年的发展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根据上述安徽省重点发展产业分析,结合2014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对安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除纺织服装、工商管理、财政金融、语言文化以及旅游管理5类专业,其余专业类就业率均超过2014年全国所有专业平均就业率。而与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类中,只有汽车、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信息、工商管理、财政金融、语言文化、旅游管理等7个专业类位居安徽省开设最多专业类的前15位,其中电子信息、工商管理、语言文化、旅游管理4个专业类开设广泛度超过50%。同时可以发现,资源勘查、材料、纺织服装、生物技术、餐饮管理与服务、畜牧兽医等与重点发展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类,其开设广泛度尚不足10%;与现代农业相对应的水产养殖类在安徽省尚未布点。此外,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2014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上述表3中与重点发展产业对应的专业类别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还有部分专业尚未布点,具体见表4。

    另外,《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3∶54.6∶33.1。而从在校生规模来看,2014-2015学年,安徽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在校生规模分别为0.78、21.96、16.88万人,相比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安徽三次产业在校生规模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不成正比,其中第一、二产业在校生人数相对较少。

    三、专业设置聚集程度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发挥其专业的集群优势,实现师资、实训等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效益,同时有利于其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的形成与发挥。本文以从属于同一专业类的专业集合程度为观测点,探究各校专业设置聚集情况,这也是职教界关于专业群界定和测量的主流观点[1][2]。可以认为,在学生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一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涉及的专业类(或专业大类)数目越多,其专业集聚水平也就越低[3]。对安徽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统计后发现,在74所学校中,设置专业最多为76个,最少7个,平均28.7个;设置专业类最多为33个,最少2个,平均14.1个;设置专业大类最多为13个,最少1个,平均7.2个。各校具体设置专业数及其专业类、专业大类数见图1,对74所高职院校各校内所开设的专业类数和专业大类数做直方图,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数差距较大,各校所开设专业数标准偏差达14.5,且随着开设专业数的提高,各校专业数与其相应的专业类数及专业大类数的差距明显增大。然而,从图1、图2、图3可以共同看出,各校所开设专业类和专业大类数的浮动较大,专业类数的标准偏差达7.1,专业大类数的标准偏差达3.1。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安徽有50%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类数集中在10~20个,61%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大类数集中在4~10个。结合对图1、图2、图3的分析不难发现,安徽各高职院校校内专业设置聚集程度较低。

    四、讨论与启示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总结上述对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概况、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情况、专业设置聚集程度等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安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依然存在以下三点较为突出的问题。

    1.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

    安徽高职院校中专业类开设广泛度最高已达76%,专业开设广泛度最高已达58%。不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较高重复率,这不仅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人才培养效率,不利于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

    开设较多的前15位专业类与重点发展产业所对应的专业类,二者并不能形成对应关系,部分重点发展产业所急需的专业(类)开设广泛度非常低,甚至还存在较多尚未布点的专业。这与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相违背。

    3.校内专业设置聚集度低

    较大一部分学校开设专业数量过多,且绝大部分学校开设专业涉及的专业类乃至专业大类较多。安徽74所高职院校的平均专业数、专业类数、专业大类数正好成两倍关系,即平均每所高职院校内每个专业大类只含两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只含两个专业。在学生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专业聚集度低,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办学资源,降低办学效益,同时也不利于各校专业特色及品牌优势的形成与发挥。

    (二)“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结合对安徽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及其存在问题的讨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专业建设,进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 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办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人才培养应灵活、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因而,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更加灵活,通过专业调研、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等,在市场引导下,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使其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在保证地方高职院校整体专业结构科学、合理的同时,促进各高职院校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结构布局。

    2. 强化专业群建设,彰显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决定其办学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对应当前产业集群式发展,加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上尚未形成鲜明特色的现实情况,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专业群建设。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校内各专业发展,促进专业教学资源共享;以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以专业群建设逐步凝聚专业发展力,明确专业设置特点,形成品牌优势专业,彰显专业特色。需注意的是,专业群建设应坚持少而精,不宜追求多而全。

    3.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内涵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在专业建设上,更加需要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和密切配合。“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应力争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专业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学生实践教学和双导师制上实现真正合作并取得显著效果,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发展所面临的、有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4. 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助力专业持续发展

    在优化结构、集群发展、内涵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考虑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评估是对一所高职院校专业实力进行综合考察的有效途径,这种综合考察应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度、专业教学环节之间的吻合度、专业教学资源保障度、专业人才培养满意度等多方面。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剧,高职院校更加需要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所设专业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促进专业整改,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通过评估使其专业设置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

    5. 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前文数据及其分析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与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部分专业就业率也并不理想。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可重点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创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应用型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文化基地建设等带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曾宪文,等.简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基于量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33-36.

    [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刘云波.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3):66-70.

    Abstrac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 in virtue of the database of personnel training work st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ies, and explored the paths to construct the specialties during the future five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cluding high repetitio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industry closely, and low concentration. Thus, it is suggested, during the“13th Five-year”plan Period, to strengthe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rom adapting to industrial dem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industry, establish the specialty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ath analysis; state database; “13th Five-year”

    Author Zhu Zhengru, lecturer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 214002);Yao Benxian, principal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ang Guozheng, teacher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推荐访问:安徽省 探析 路径 高职院校 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