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5月21日 06:36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澄溪到水心寨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30 14:35:05

    从问津亭到穿石山,从凌津滩到水心寨——两岸都是美景!

    阳春烟景最盛时,我们一行又做了一回武陵渔郎,探访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又一秘境——神湖宝峡夷望溪。

    我们乘坐渔父号游船驶离桃源山下黄闻矶码头,劈波斩浪在古潇湘八景之一—— “渔村夕照”倒映在沅江的柳绿桃红里。

    此刻不是夕照时节,熏风一浪一浪地吹拂,十八弯水路溯流而上,抵达桃源县兴隆街的仙人滩头。

    澄溪·竹山·两益亭

    走在沙坪古镇弯弯老街溜长的青石板上,暮霭初起。别后十年又归来,我的心灵之泉积蓄的难以稀释的深情,就像澄溪这部深奥的辞海漾开的一簇簇雪浪花。

    在心底,默默地呼唤远逝的岁月——我的膝上有着周医师的银针扎刺的酸酸的胀痛。因你乐天知命的性情,一见了我你便热情相邀:“哈哈,禾青,来喝一碗!”我的血管里奔涌着你劝饮蛇酒留下的粗犷,我也就有许多次满面绯红的从你散发草药幽香的益人堂踉跄而去的狼狈。回头看你哼着古朴的小调细数我摇摇晃晃的脚步……杏林高手,如今你在何方悬壶济世?

    步入老街骑楼下斑驳的风火墙厮守的一溜木构长廊,不时从木棂窗口窥见老式的雕花床,还可偶尔一瞥神龛上供奉的老旧的线装古书。此时,银壶山中的溪声远远地传来。坝口分流的一脉山泉穿街而过,像一柄长剑将老街一分为二,老街也就愈像一湾峡谷;明渠上覆盖着一块块条石,使古巷不至于逼近得过分狭窄,并砌有数处饮水洗菜浣衣的码头,俨然长焦距镜头拍摄着街这边的瓦檐遮没街那边窗口的一角青天,街那边的屋脊挡住街这边门楣的半个太阳。使得家家流山溪水,户户响捶衣声……

    步出老街,谷风幽幽。一长列青山峙立如屏,静穆、深沉、无语,唯有一湾碧水,溪声哗哗。三五个萤火虫蛰伏路边,飞落草丛,复又在崖畔乱点天灯……

    茅家坡下藏有一处名胜,但却不为人所知。

    记得有一年秋分,木芙蓉开得鲜艳,我随几位朋友造访竹山,曾从坡上的两益亭边走过,竟无缘一见。这次,老诗人倪明星先生邀我探访杨泗将军的遗韵,我欣然前往。

    走上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筑铁皮盖顶的沙坪风雨桥,来到桥心,三座长廊式桥亭高出桥面约5米的三层密檐、六角攒尖葫芦顶主亭中,供奉着杨泗将军的木雕神像,威风凛凛,一派叱咤风云的气概。

    从雪峰山北麓仙池界奔来的澄溪,过千山,融百溪,经牯牛山中的云缠雾绕,在两溪口汇聚成滔滔流水,奔泻到沙坪古镇时,几度弯曲不忍离别,这一溪碧水酷似凤凰古城的沱江,虽无彩虹桥飞越的雄壮,却有猛虎跳涧的险峻。

    假如说澄溪是一条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窄忽宽、忽啸忽静的跑道,那么,澄溪的上游冷家溪所跑的路则是陡壁连着险滩乱石缠着流云。它不是从高到低往下跌落,而是在许多峡谷猛然跳下来,突然冲下去。也许正因为河床如此跌宕,溪流如此咆哮,征途如此艰险,才有两溪口下的巨岩如虎蹲伏,对峙的绝壁逼窄如一线天,形成“猛虎跳涧”的绝境,令人叹为观止。

    在此默默徘徊,缓缓过猛虎跳涧,杨泗溪一湾碧水,溪水潺潺。转过茅家坡山嘴,三五只竹筏飘飘游来,鸟声啁啾。

    跨过溪上古拙的石拱桥,沿着崎岖鸟道下行至杨泗菩萨神位前,山崖间凿有两尺见方的神龛,格局显得小巧。倪公扒开乱石杂草,清理出一通上等青石碑,并用大叶青草揩擦泥痕水迹,我不觉肃然默读着碑文:斩龙得道杨泗将军,下元三品水宫大帝之神位,桥梁土地稳固龙神,光绪乙巳年八月吉日立。四行行书,字体清秀,颇有风骨。光绪乙巳年,即1905年,屈指算来,这方神位碑默默注视了杨泗溪的百年波涛,溪声许是杨泗将军不息的灵魂的呼喊?

    待溪水重与路人亲,竹山小学默立山前,好像铁铸的青黑色石桥长虹卧波,桥曰“两溪桥”(因西南主溪注流于牯牛山,东南支脉发源于乌云界,虎溪、凤溪两水在此汇流,人称两溪口。),两溪桥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为一座纯青石结构的单拱桥。一条饱经沧桑的石龙游走在长17米、宽6.2米、高10.7米的桥面上,单拱跨度为18.7米,其单跨跨度之长属桃源县石拱桥之最。桥岸墩及拱均用一方方硕大的青条石砌筑。桥南拱正中镶一太极图,其左右拱部各雕一条蜈蚣——避水的吉祥神物,佑护此桥千百年屹立不倒;下刻“天地同春”四字;桥北拱中嵌吕洞宾与铁拐李图。桥的四角分置造型逼真、表情憨厚、形神天然的石狮、石象、石鹿、石麒麟,唯石鹿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被国民军某部士兵当靶射击打掉一边,推落溪中,其余三石兽至1988年尚存;年年岁岁蹲在桥上为行人默默恭送祝福。石桥颇具“桃源工”的风采,为桃源县重点保护文物。桥头镌刻着“两岸人得渡,溪边鸟自闲”和“一轮明月,沿江千古照;九曲拱桥,溪水四时通”的楹联,行书苍劲、洒脱,溪水流泻着周医师先人周芷谷先生的高风与人生沉浮的掌故。伫立两溪桥上,山谷白芷随水盛开……

    天渐渐昏暗起来,景物也不甚清晰,唯有盈耳的溪声。行至竹山深处,投宿吊脚楼,一夜鼾声。睁眼醒来,半轮山月悬挂在窗外老梨树上,清辉复又伴我沉眠。

    天明出山。瞭望岩门界,满山满岭的竹海莽莽苍苍,竹山是龙孙竹繁生的林莽。山风悠悠,满眼都是绿波,不觉单调,倒像一阕大型交响乐的复调和弦,溪边空心的百年女贞仿佛乐曲静穆的休止符。时值秋分时节,木芙蓉花开,宛若竹山绿色摇滚中的华彩乐句……

    风过处,乐声渐杳。拐过一处悬崖,远望金溪像一匹绿绸从天边的牯牛山飘荡而来,在乌云界岭脚下的大峡谷静静流淌。岭上,两山垭口间一寺庙式山门横空出世,宛若一只展开双翼的雄鹰,大气震撼!走进山门,回廊连接着飞檐翘角的古亭。仰坐在亭中的美人靠上,但见亭的顶壁上分别彩绘了各具风韵的屈原涉江、马援征蛮以及潇湘佳致“桃川仙隐”“渔村夕照”图。整个建筑以沉稳的红、绿、白为主调,少富丽而尚儒雅。最有趣的地方是一半是落地的轩窗,另一半则只造了半壁——半亭,中国园林建筑中独有的奇葩,以往只存在于苏州园林之中,明馨先生移造茅家坡上则愈觉其俏丽。

    造园者为进山出山之人提供歇足、饮茶、治病、寄居之便,行人憩息之间,竹山鸟语,花径通幽。把盏邀云群峰起,拂袖野烟浓。身居半亭却有草木自亲之感。站在山门下,拜读隶书亭匾“两益亭”,旁边另刻一行行楷小字:“中华民国十年辛酉立。周明馨建并书。”屈指算来,民国十年即1921年,况味之中就有了山色图画新水深情韵古的意境。凭这借景之巧,两益亭平添了四季之胜。半亭粉壁上是一幅《武陵渔郎问津图》,亭外为一擂茶精舍,这又是两益亭的独有——无猜拳行令之躁,有赏心悦目之怡。行人在龙吟细细的丝竹声中遥想桃源故事,心头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吧。

    徘徊良久,默默下山。步下3515级长达2500米的安化通往桃源的这段茶马古道石阶,掉头反顾两山对峙的垭口,山门洞穿如月,清澄明亮,可惜不能坐等山月爬上岭来,一睹“十七十八,月起更发”的上弦月的皎容。殊为遗憾。

    仰望晴雨两益亭的妙处,探测竹山的巍峨和澄溪回肠九曲的神秘,倾听如歌的流韵,过滤了我朦胧的意识和混沌的灵魂,又一次认识、理解了自然和自己,觉悟出还应该憧憬的许多的向往,追求的许多的希望。

    崖脚下的山路,如溜溜长蛇,踏在蛇的背上行走,鹧鸪声声。

    复前行,沿着澄溪的流向……

    问津·求仙·缆船洲

    桃花随武陵溪出山的时节,我抽暇探访了桃花源问津求仙的一处故址——缆船洲。

    沿着“渔村夕照”下的河滩,过问津亭。传为武陵渔郎问津之处,因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后遂无问津者”句得名。手抚谢枋得《秦人洞》草书诗碑,眺望问津亭携江枕流,倚翠望绿,据有山水之胜,回头剔藓摩读:“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宋诗之风轻吹我的文思,缓缓漫步,站在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的“缆船洲”三个苍劲流畅颇有力度的行书石碑前,使我想起忘却母亲而又成仙的渔郎洞中七日世上千年的神话。如今神话流传千年,也让人神往千年,踏入仙境,能否也有渔郎之获呢?

    鹧鸪一声声划破岑寂,飞落在峭壁参天的古木上。崖下,缆船洲三面环水,激流回洑,风吼水啸,白帆远远回避……弯弯之洲仿佛舟船之形。这里是武陵渔郎缆船之所,亦为“舍船”遇仙而朽烂之地,故又名“烂船洲”。洲头,鹅卵石泛着黑油油的光……春阳斜射在油得发亮的船底上,乌篷就像一条游动的鳞光闪闪的黄鲇鱼。烟霭在青青的柳林里浮动。浣衣的桃花仙子挑一担闪悠悠的沅水,消失在林荫深处……

    呜……一声汽笛,把我的视线拽扯了过去。江轮渐渐融入云水的苍茫。木筏携来武陵山的风,扳着桃仙岭的云,排上一声高亢一声舒缓的笛声与深沉一半悠扬一半的船歌,在双扉宛然的桃源仙洞回荡。“后门洞”三个长满青苔的行书字嵌刻在洞额之上。洞门深锁,门迹天成,粗看似有框隙可投,叩则有声,细窥才觉不可通行。仙门古禁介于真幻之间,不与人互通闻问。渔郎有幸从此得入桃源,但尘心未尽,走出仙境,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至今图画里,惆怅武陵船”。

    独立洲头,清冷冷的江风吹乱我的头发。伴着亘古如斯的高一声低一声的江涛声,缆船洲的柳梢醮着天的湛蓝,写下长长的诗——你叹服像船工纤夫击沅芷如桨下、背闻山在肩头的历史,检阅江岸岭岭吐放馥郁的桃花和坡坡抖动长剑的芭茅……

    眺望沙鸥飞舞的水溪帆影,我走近装载沅水一段云的舴艋舟,久久地凝望着缆船洲——这位甘于寂寞的处子。

    一水一洲一斜阳,百世百情百思量。桃源虽好,终有存于世外,千年避秦绝境也非人间烟火,所以渔郎还是归回家园寻找亲人故国。所幸之事,因为洞门长闭,才有了后人千舟万船的神思向往。渴了依在石崖间汲一捧沅江之水,烦了倚在桅杆旁梦一回桃花之源,醒后再寻所来之路。放舟还乡,抖擞精神,重入世界,这不也是缆船洲的一种境界!

    “笑抛渔艇入苍茫,岂意壶中岁月长。归到荒洲无觅处,萋萋芳草对斜阳。”从吕洞宾《缆船洲》的意境里走出来,解下缆船之舟,荡开舲船,追溯屈原《涉江》的足迹和传说……

    天沟·地峡·夷望山

    独立在沅水北岸的关下山,“群峦峭茜,锁钥众流”,十八座山峰犹如十八位仙女齐蹬玉轮,依次从地平线冉冉而去,直上蓝天,然后潜没江中,状若筒车提水,节奏分明。山后有姐妹山护驾,山前耸立着一堵照水的悬崖,一弯趾掌俱全的巨大的脚板印痕紧贴在巍巍绝壁上——传说张果老撑铁板船过险滩时,急忙中一脚蹬出的足印,俗称脚板岩。

    两岸排闼而来的一座座青山宛若巨兽的脊背向船尾飞速地跑去,河坡上金黄的油菜花盛开在一朵朵奔流的浪花里,山岭上碧绿的油茶树一嘟噜一嘟噜紫红的茶果还未悬挂在金秋的虬枝上,倒是淡蓝的烟霭缠绕在幽深的河谷,像羊群一样雪白的云朵飘飞在峭壁间……

    不知不觉,游船驶近“水心砥柱”的夷望山下。仰望三座新筑的庙宇雄踞在水心寨顶,白墙青瓦,翼然欲飞!当年杨么凭借天险立坛祭苍天而开凿的一线栈道,在草莽间仿佛一袭轻纱从庙门前飘挂下来,峡口的碧波裹挟着沅水的清流奔腾,以千年抗争的姿态而矗立成永恒的风景!

    船驶入沅水风光带积水峡谷夷望溪口,一座座跃波而立扼守在夷望溪东岸的钟鼓山,由百十座高低错落的钟鼓状石峰构成,好像一对对朝夕相处的友人互诉衷肠,一遇雷雨,则悬泉飞流,声若钟鼓。隐没在夷望溪西岸的月亮崖依稀驼峰突起,前有三座低矮石丘相连,极状海浪,蕴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船回旋在天沟地峡之中,对峙相守的山崖经沅水和夷望溪水这两位艺术之神的携手爱抚,孕育出一幅幅巨型的山水长卷,使天峡两岸构成“动物”的天堂。

    船头,一只巨大的“钟”和一面浑圆的“鼓”倒扣在夷望溪东岸,孤高悬绝,怒态凌天,峰间流泉滚滚飞泻,水石摩擦之声俨然千座岩钟万面石鼓空鸣,泉流绕山而去,笙箫共奏,钟鼓齐鸣……一抹清流随风飘落头顶,得到天泉的滋养,似可羽化登仙。山水启人心智,默默为人疗伤。真羡慕古人能驾一叶扁舟,将他们的诗句镌刻在峻岭奇峰之上。

    钟鼓堂对面狮子崖悠悠入梦,仿佛钟鼓的乐声奏响,它便一跃而起,大显神威!而大腹便便的象鼻山正甩着长鼻向水边款款走来,牛形山则蜷伏溪边,宛若耕耘劳累后戏水的牯牛。更有意思的是蛤蟆崖与绵延游走的蛇形岭缠斗不休,神态安详的乌龟崖则隔岸观火,显得悠然自得。

    殿堂山、日月山、神仙桩,一一跃过船头。绝壁千仞处,便是神秘莫测的洞穴石棺。也许历史在这里裂开一道缝隙。悬棺之葬始于西周,止于明代,祭祀的烟火扑面而来,生前灿烂的主人希冀不朽,向后人炫耀——他的根不在泥土里,而在渺渺虚空中。

    桃源山水不知倾倒了古往今来多少位名贤巨擘!船继续逆行在夷望溪上,河谷两岸还有年年岁岁翻滚在春秋冬晴日的晨雾奇观,面积达十多平方公里,每天景观持续时间达一个多小时,其壮观程度可与天下名山雾景媲美,誉为“南海怒潮”——仿佛钱塘大潮,由南向北涌泻,汹涌地奔入沅江。神仙桩至水心崖两岸,“牛角岭”“乌龟崖”“蛇形岭”“象鼻崖”“殿堂山”等数十座尖峰在雾海中沉浮,时有鸬鹚渔舟穿梭,灯如烟火流空……每当雾起,凌津滩便隐约传来泄洪之声,高高的船闸蓄不下雨雾细密的情愫,奔腾着动荡的孤独……

    水心崖,又名夷望山。孤耸中流,浮岭四绝。外望屏蔽群峰,内看构成双峡,岩腰分为两峰,如菡萏并蒂,耸峙千仞,入骨空清。岩纹斑驳,丹光碧影。袁宏道赞:“环石皆水,环水皆山,周遭映带,以相逼而奇。”据说明朝总兵程可立遭国变,于寨顶筑庙(上、下庵分居两峰顶端,中庵亦名脚庵,居两峰间之山垭),庙的飞檐探出悬崖之外,檐上雨水像一挂珠帘飞流直下,落入沅江。钟磬度于水面,梵颂传于云中;上下舟舸,瞻庄严于千仞;南北村落,虔祈祷于四时。而那根挂在陡壁上的铁链,在月明之夜,已变成一只团鱼游入沅水。《水经注》云“昔有蛮民避寇居之”,五溪蛮夜奔的脚步敲碎了世俗的喧嚣,千秋岁月的光斑顷刻浮出水面,犹如南宗的顿悟,而非北禅的渐修,山水透过美的层面消解了一切欲望。老子的上善若水道出水滋养的品性,水虚静守柔,能使万物受益而从不与万物争利,包容一切,像水一样与世无争才合乎天道自然的法则。

    其实,水心寨的意蕴远不止豪放的雄浑和孤高的苍莽,她给武陵的峰谷以从容,湘西的长河以宁静,古夷的边寨以幽情,消逝的生命以沉默,未来的岁月以契机……

    推荐访问:澄溪到水心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