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仪文秘网 - www.zhuhainuoyiwuye.com 2024年04月30日 02:38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1 15:40:02

    摘要:概述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社会大环境特点,分析了当前小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最后,对小学生德育工作作了展望。

    关键词:小学德育; 德育环境 ; 德育思考

    【分类号】G621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社会环境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融,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再单一,多元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式。传统的以儒家伦理为基准的道德体系已经崩塌,而新型的、适应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还未充分得到建构,所以社会上所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理想追求的虚无主义等思潮涌动。

    首先社会价值紊乱,使人格环境日益苍白。人与人这间失去真诚,商场、官场尔虞我诈,而家庭中许多家长也忽视对子女品德教育,重智轻德已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最先询问最想了解的就是学生的成绩怎么样了,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才会想到要对学生严加管理,想到德育的重要。学生处于这个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其幼小的心灵难免会烙下阴影。所以有这样的“亚健康”状态的人格环境,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就必须比一些柔性,多一些人文的关怀。另外,学生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呈现的思想状态是不均衡的,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给他们多些宽容的空间,回顾这几年来,频频出现的家庭暴力事件,都是因家长或教师不问实际情况,而对学生求之过切,责之过重,引起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其次是功利主义的喧嚣让德育目标渐行渐远。作为思品老师,职业的习惯促使我总想关注一下学生课堂的情绪体验,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口。我们的德育如果不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客观的现实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策略,而是根据上级部门的评估验收的标准,提出一些空洞、宽泛的目标,提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道德概念,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而不是以自律的态度践行,如此德育就可能变成大家谋求名利的可怕工具。

    二、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的明确。有的老师对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不知道教科书仅是学的范本,教科书每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是供教学时参考的范例,导致了教师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不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联系学生自己及其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使教学失去了学习主体可感受的对象,教学出现针对性缺失的问题。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认识尚需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往往只看到表层的知识符号,而看不到或不能很好地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深层的道德文化蕴义,造成了有些教师教学不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教学中对学生活动认识理解上的偏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对学生品德培养和形成的重要作用,然而,教师因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往往把学生活动看做是课的一种流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认为似乎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活动的内容,就不是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好课。

    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重视不够。在教学中,尽管教材中的课文在类别上有所不同,有的侧重美的欣赏,有的侧重案例分析,有的侧重研究探究,但德育的育德任务的完成,学生个体道德的内化,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情感参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教学中忽视与学生心理需求的连接。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但在实际的德育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割裂了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使本应具有完整生命表现和统一心理结构的儿童被人为“肢 解”。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未能完整地进入课程学习过程之中。

    三、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1.班队活动,仿真社会,演绎道德行为

    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要取决于道德体验,当学生受到震撼时,德育才是成功的,如是说德育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偏重了道德知识的掌握而缺少了真实体验实践,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真正走出校门去亲自体验和实践,但我们却可以将真实的社会搬进校园。学校的“仿真社会”便应运而生,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感觉较为真实的生活,并能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

    2.优化德育活动。

    长期以来,小学的德育活动政治氛围过浓,成人倾向过重,以致活动中苛求明理,导行过急、过广,而激情过程明显不足,这就使得这些活动难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痕迹,造成了很多德育中的短期行为。因此,要对德育活动提出两个根本要求: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活动要让孩子们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3.追求德育个性,德育要以校为本,要培养具有学校特点的学生。

    就学校德育而言,要坚持以校为本,即根据学校实际应用有学校特色的育人之法培养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德育、取得实效。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多姿多彩的而非千人一面的学生。

    小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必须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正面教育及德育的实效性,立足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推荐访问:小学生 思想品德 现状 思考 教育

    相关文章:

    Top